聚焦绩效要素 做好管理文章

03.09.2014  12:27

            实施绩效管理,要把握绩效枢纽,抓住绩效关键,减小绩效“损失”,改善绩效环境

 

                                                                                  山西省国税局局长/王学东 
 
      (中国税务报2版,2014.8.22)税务系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形势下税收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打造好这项重点工程,需要持续系统深入地进行思考、实践和创新。

      要把握绩效枢纽。省税务局在系统层级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必须充分发挥省局的牵头引领功能,保证绩效指标的有效落地。着力突出改的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绩效管理,在制度设计、实施考评、市县推广等重要环节坚定不移地执行。着力突出稳的基础,不断完善省局机关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督促各单位、部门加强沟通,从而实现总局和省、市、县局的“四级联动”,使全省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更牢。着力提升进的质量,从省局机关抓起,强化绩效计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实事求是报告工作绩效的制度,加强对指标执行的检查评估,做到以上促下,逐级延伸。着力增强好的态势,在实施绩效指标2.0版及部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组织全系统抓好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工作、个人绩效管理的准备工作,逐步提高管理的层次和质量。

      要抓住绩效关键。要在强化执行上下功夫。通过制定指标把工作要求固定下来,把工作责任分解落实下去,通过面向全系统的指标纵向延伸,形成有效的责任传导机制。要在突出主题上下功夫。围绕提升站位、依法治税、深化改革、倾情带队的主线,加大改革发展、业务管理、税收服务类指标分值比重,减少一般性工作指标和不可量化指标,使绩效管理成为规范税收执法、创新服务管理的一种导向、机制和抓手,同时防止因指标繁琐加重基层负担。要在定量转化上下功夫。绩效管理的大部分指标本质上都是定性的,所谓的定量指从定性转化来的定量表现。要保证绩效指标的可考性、可操作性,依托科学方法把定性指标转为量化考核,进而把整个绩效目标体系转变为量化体系,防止绩效考评流于主观。

      要减小绩效“损失”。绩效管理机制、信息、技术以及考评主体的认知差异,决定了绩效结果与实际成效相比存在“误差”,造成绩效考评“损失”。尽管绩效“损失”不可避免,但应研究有效对策使其尽可能的减小。为此,必须提高认知“减损失”。通过加强绩效目标、绩效计划的解剖分析,普遍提高干部认知度,准确把握并操作实施。规范机制“减损失”。紧紧围绕绩效计划落实,注重抓好工作机制的梳理、流程的建设,明确职责、理清程序。严控过程“减损失”。在绩效管理工具的选择上,尽量保证工具功能与绩效目标的一致性。依托科技手段,把绩效考评、分析、评估和工作督导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增强绩效管理对改进工作的渗透力和实用性。提高考评结果与奖惩措施的匹配程度,将考核结果真正落实。

      要改善绩效环境。重视绩效管理的法制环境,坚持依法治税,抓好简政放权,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重心的转移。重视绩效管理的体制问题,加强统一规划和指导,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体系,为绩效管理提供标准和依据,同时推进绩效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效整合,避免出现绩效管理单兵作战,与其他相关管理制度“两张皮”的现象。重视绩效管理的文化建设,为开展绩效管理活动营造“软环境”,加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环节,真正将绩效管理引导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促进税收工作的持续改进和税务人员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