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准扶贫 建言脱贫攻坚
山西小康不小康,要看太行和吕梁。目前全省还有232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要确保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要以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实施精准脱贫,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人口。今年“两会”期间,委员们纷纷为如何实施精准脱贫建言献策,有政策制定,更有具体的产业实施,无不反映出委员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富民强省的担当情怀。
山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翟冬鸿:关注农村低保边缘困难群体及其救济
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依然存在的问题:1、高估农村土地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障功能。2、农村低保还没有做到“应保尽保”。由于农村相对贫困群体对绝对贫困线的高度敏感性,出现了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是低保对象管理的动态性不强,“易进不易出”等“福利依赖”现象严重。二是选择性贫困现象。选择性贫困人群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的当期收入完全有能力维持其基本生活消费,但由于面临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问题,导致其边际消费倾向普遍偏低。
建议:一、省财政应扩大农村低保支出的规模,便于将处于低保线附近的“边缘群体”纳入农村低保体系。二、应完善和健全农村低保配套项目。三、由民政部门牵头,广泛开展社会捐赠、资助等公益活动,促使民间物资能够资助更多的低保边缘困难群体。同时,民政部门应存储一定的低保储备金,对突发困难的低保“边缘群体”给予及时救济,切实把低保金用活用好。
农工:增强职业教育扶贫功能
每一个贫困学生教育培养的成功,很可能就是背后一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我省未来要如期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目标,就必须增强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紧密结合职业教育,以传授生产经营技能为目的,改变劳动者观念,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建议:一、扶贫经费向县级职教中心倾斜。二、人才向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倾斜。三、引导优质企业到贫困地区举办职业教育。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创新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与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直升机制。五、构建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加大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党政一把手教育考核”权重。
九三: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一、农村劳动力缺乏是土地闲置的主要因素。二、生产力滞后问题加剧了农村土地闲置。三、农民的传统意识导致了农村部分土地的闲置。四、农村土地制度的滞后加剧了土地的闲置。五、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
建议:一、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三、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四、加快土地确权的进程,推行土地的合法利用。五、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
王庆荣:推进羊产业发展
羊产业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产业链长、受益面广的产业。几年来,我省的羊产业增长较快,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基层对发展羊产业的定位有偏差。二、资金投入配置存在结构性短缺。三、市场服务缺位致使现代羊产业发展缓慢。四、优良品种和技术的引进力度不大,直接影响了羊产业市场的开发和养殖户的收益。
建议:一、既应发展规模大户,又应覆盖千家万户,抓大带小同时并举,着力培育羊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二、既应增加养羊数量,又应提升品种质量,增量与提质一起并重,着力提高羊产业的经济效益。三、既应做大优势产区,又应做强养羊弱区,扶强与助弱统筹兼顾,着力推进东西部羊产业的协调发展。四、既应引入社会资本,争取信贷支持,又应依靠农民自身积累,外引与自筹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农户发展羊产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五、既应朝前拓展,又应向后延伸,前拓与后延一起用劲,着力拉长养羊业的产业链条。六、既应引进推广新型技术,又应扬弃传统养殖方式,推新与传承双管齐下,着力促进羊产业的转型发展。七、既应依靠市场引领,又应注重政策调动,着力发挥奖补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激励作用。
闫义勇:整合集中使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
“十二五”期间,垣曲县共实施后期扶持项目252个,完成投资7587万元,全县多数移民、安置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善,移民群众普遍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但由于项目小,资金少,布局分散,扶持政策实施后的效益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该县借鉴外地移民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集中使用后扶资金,做发展潜力大、辐射功能强的大项目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市移民办的初步认可。
建议:省政府应转变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方式,给予县级政府及移民部门更大自主权,允许整合项目、集中使用扶持资金,最大程度发挥扶持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民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新农村的主导产业。贫困地区,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发展现代农业。
建议:一、加快科技推广,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科技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三、推进产业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实施的机遇,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劳务输转,减少土地压力。四、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发展集约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五、提高农民素质,夯实现代农业人才基础。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组织基础。
闫美珍:让地标农产品成为农民致富新途径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产品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也是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据山西省农业厅去年统计,有98种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全国排名第三。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品牌开发保护工作相对滞后,我省具有地理标识的诸多农产品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很难带动区域农产品打开市场,也没有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红利。
建议:一、各级政府鼓励支持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二、地标农产品要推动产业化发展。三、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四、加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管保护,完善生产标准和制度规范,确保品质提升和产品质量安全。五、对有地理保护标志等无公害产品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的地方,要以片规划,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特别要抓好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建设。
徐佩雄:加强“第一书记”管理
目前我省全面启动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助推农村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深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思想认识重视不够;二、个人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三、驻村时间不一;四、帮扶成效不一。
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第一书记工作,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第一书记应有的关照,让第一书记以挂职为荣,真正沉得下、驻得下、干得好。二、加强培训,提高第一书记素质。三、抓后勤保障,促优质服务。四、抓督查考核,促工作落实。
民革:发展光伏扶贫
山西省作为光伏扶贫的首批试点省份,从2014年10月份开始试点,到去年7月,已将试点扩大到36个国定贫困县。
建议: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重点关注建档立卡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光伏扶贫要与其他扶贫方式统筹协调,做好衔接。二、要以县为单元制定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做到项目与扶贫对象精准对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地方上报的实施方案及时下达光伏扶贫建设规模。三、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四、光伏扶贫要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五、光伏扶贫和企业节能减排相结合。六、让体量巨大的社保基金参与进来,分享项目的贷款利息。七、借助光伏扶贫项目,打造我国北方最大新能源旅游基地。
黄卫东:发展乡村旅游
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不仅美了乡村,更富了乡亲,成为全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与周边省、市乡村旅游相比,差距仍相对较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乡村旅游的全面健康发展。
建议:一、给予优惠政策。二、走好四条路,即乡土特色的路,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路,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路。三、铺好四条道。即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内联开发。重大项目带动,辐射引导发展。加强宣传推介,实施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