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福祉 让人民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26.02.2021  09:24
——《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亮点摘要(下篇)

聚焦2021太原两会

  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住房……在厚达135页的《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一项项民生清单赫然在列。今后五年,我市将坚持补短板、提质量、促均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让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文化——打造“15分钟文化圈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三重温、学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实施“百家基地·红色太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工程。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作用。

  ●规划建设城市文化街区、城市书房、公园文化长廊,形成“15分钟文化圈”。

   旅游——重塑“古晋阳八景”风华

  ●高标准推进并州万里茶路、狼孟古道、雁丘古道等精品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城景通、景景通”的全域旅游公路网络。

  ●深度融入黄河旅游板块,打响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做强汾河历史文化、千年府城文旅品牌,推进东西山、晋阳湖片区、潇河片区文化旅游发展,构建“一环一带六片区”全域旅游新格局。

  ●重点推进青龙古镇、晋商博物院、汾河二库、双塔公园等景区升A创A工程建设,不断提升蒙山、龙山等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重塑“古晋阳八景”风华。

   就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十四五”累计完成30万人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积极创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加快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省城职业教育小镇建设,统筹推进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

  ●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机制,推行企业工资支付日常监管和延期支付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欠薪预警系统。

   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增加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十四五”末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

  ●完善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撤并四轨及以下高中,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打造一批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示范特色学校。

  ●加快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变,推动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建成招生,太原市卫生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太原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太原学院建成高水平应用型高等院校。

   卫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建立健全集“防控治研”为一体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县级疾控中心P2实验室全覆盖。

  ●实施中医药振兴十大专项行动,加强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末,力争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都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依托城市公园、老旧厂房、社区空地建设类型多样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十四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社保——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法定人员全覆盖。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推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

  ●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探索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下的租购同权制度。积极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拓宽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及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供应渠道。

   养老——政府托底建设公办养老机构

  ●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加大对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失独家庭的帮扶支持力度。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暴力侵害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实施政府托底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工程,推进以老年护理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重点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法治——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追责

  ●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协同性,持续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立法,强化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小切口”立法。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实施效果跟踪检查评估。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应急协调联动。完善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全面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