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太原“秋冬防”:科技先行,让治污更精准
近日,市民赵师傅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太原市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完成了机械备案。“上午完成备案,下午就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给我打电话上门服务,完成装载机的检测认证工作。”赵师傅说。同时,他还领到了绿色二维码标识。赵师傅赶忙把该二维码粘贴在机械醒目位置——该二维码将成为其机械能否进入太原各大工地的唯一凭证。
非道路移动机械,通俗地说,就是烧柴油而不上汽车牌照的机械,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等。据测算,一台工程机械的尾气排放,相当于50至80辆国五排放标准小汽车的排放量。过去,由于这类工程机械不在路上行驶,监管成为了难点。如今,只要扫描绿色二维码标识,执法部门也可轻松获悉机械备案资料——通过近期建立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平台,机械未备案、未张贴标志、使用与备案不符、机械及发动机铭牌套牌、机械使用台账记录不规范等,都将有据可查,进场施工机械的种类、环保标识码、进出场时间等信息也一目了然,系统甚至可调取登记注册机械的详细运行路线。
有了技术支持,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变得有的放矢。目前,我市已监督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7464台,其中不合格数1249台,清场268台。
小到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大到一个企业,均可纳入科技监管之下。目前,省城重点涉气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应急减排重点工业企业、混凝土搅拌站等,正在建设环保用电监管系统——通过物联网电力传感技术,可实时采集企业生产用电、环保治理设备用电数据,通过关联分析、超限分析、停电分析、停限产分析,及时发现环保治理设备未开启、异常关闭及减速、空转、降频等异常情况,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实时监控限产和停产整治企业运行状态,企业错峰生产或应急减排执行不到位、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系统会自动发生用电异常报警信息,环境执法人员可通过监管平台或手机APP、微信端,及时获悉报警信息。至11月29日,我市已安装相关系统90套。
在重污染预警期间,我市有1408家涉气企业参与应急减排。应急减排,不仅仅是要落实好限产措施,更关键的是把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下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一是每日公布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每日通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前5名企业,并要求有关县(市、区)按照污染物的变化量进行监管;二是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的企业,全过程监管,跟踪整改到位,并要求排放总量增加的企业每日报告排放增加的原因、整改措施以及整改完成情况;三是对瞬时超标或者有超标趋势的企业及时预警,并短信通知相关企业和监管主体,密切跟踪这些企业切实采取限产减排措施,确保各项减排措施落实到位。10月1日至12月9日,太原市市区优良天数47天,优良率为67.1%,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数比去年减少3天。
治污,关键是要找准污染的来源。在扬尘治理上,我市充分利用市区内布设的600余个微观点位,全方位开展大气网格化颗粒物监测,每日及时推送扬尘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和路段,督促属地部门及时整改;各城区还建立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控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和认知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对监控点实时数据收集、后台分析,实现针对PM 2.5、 PM 10、 SO 2等六项污染物的实时监控,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新近投入使用的太原市生态环境监督一体化平台,在太原市六城区一共接入了1542个设备,包括监测站数据、微观监测站数据、工业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工地扬尘监测数据、出租车移动走航数据等,形成了多源数据汇集的大数据平台,每天处理数据约185万条,为环境管理、政府决策、信息公开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数据服务。
防治大气污染,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科学的治污方法和有效的监控手段,有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全社会参与的严密举措,蓝天白云必将成为太原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