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新政为何难落地

10.03.2015  12:48

  CFP

  长沙职校学生在鸡蛋壳上钻孔。CFP

  在山东邹平县职业学校机械实训室内,一企业的老技工在给学生指导车床操作。CFP

   过去一年,加速转动的改革齿轮让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的“年度关键词”:《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职教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教工作会议重启顶层设计……

   一项项举措,让“干了一辈子职业教育”的浙江省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沈琪芳代表兴奋不已。但兴奋过后,困惑却紧随其后,“政策很好,但我们去调研,不少职业学校日子仍然很难过,经费少、招生难,校企合作很难搞”。

   单凭教育部门搞不好职教

  在调研中,沈琪芳代表发现: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家家有“苦经”——“政府哭穷,哪里都要用钱,职业教育可以往后摆一摆;企业怕担责,招聘学生都想要直接能上手的;学校也知道该怎么办学,可手里就那‘几粒米’,难为无米之炊。

  “正因为此,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面临三个严峻问题:办学经费不足、师资缺失、生源不好。由于生均经费不足,很多职业学校便不开设需要大量设备设施的工科专业,转而开设成本较低的文科专业。比如数控专业,每台机器都是上百万,很多学校就不设这样的专业了。”沈琪芳感到很无奈,“但是这样培养不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啊!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是另一种教育类型,其外延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单凭一个学校、一个部门抓职业教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沈琪芳说,职教新政之所以难落地,根本还在于没有“拧成一股绳”的制度设计,“要培养出色的职教人才,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础,必须具备过人的一技之长,而职业技能的培养只靠学校是远远做不到的。学校与企业要合作,地方的产业和职业教育要融合,职业教育只有面向经济主战场,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布局密切配套,培养出的人才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也是更有质量、更受社会欢迎的。

   用有效政策黏合政府、企业和学校

  沈琪芳代表建议,职教新政要落地,首先要打通责任壁垒,用有效的政策黏合政府、企业和学校,“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列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由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分工合理、协调顺畅、信息资源共享、配合紧密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职教链与产业链对接。

  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治理体制的优化是关键。“政府职能应从直接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主要负责职业教育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经费资源投入、综合协调、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等方面,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要赋予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等方面一定的自主权,积极研究推动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企业、中介及其他社会力量在职教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保障激励机制。“建议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责、利,并出台校企合作奖励、税收减免、政府补贴、授予荣誉等保障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沈琪芳代表说。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徐畅)

   【声音】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高职教育可试行“工士”学位制度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却无权为毕业生授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位。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差异性很大,以单一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建议建立高等职业“工士”学位制度,由国务院学位办牵头组成“高职教育学位授予标准起草小组”,制定包含学业水平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的国家标准。建议从今年开始,逐步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试行“工士”学位制度,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广到全国所有高职院校。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代表:让企业成为职教办学主体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参与不够深入。建议在全国遴选一批有条件、有影响的企业,授予教育型企业称号,支持其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学徒制培养、校企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在企业办学、校企合作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等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出台指导意见,建立针对集团的经费支持机制,在全国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职业教育集团。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