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乞丐的的去留不能全凭“悉听尊便”
莞心
脏兮兮的脸、破烂的衣服、祈求的眼神,有的是伤残人员,有的是在校大学生,走在大街上,看到这些无助的乞讨者,相信不少人会顿生怜悯,给他们一些钱。然而,您有没有想过,这些乞讨者很有可能是伪装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当假乞丐被戳穿后怒问记者:都像你这样不乱套了吗?(央视网)
乞讨者在每个城市都是司空见惯。而不只在太原街头,职业乞丐遍布于全国的角角落落。这些职业乞丐的存在,使我们步履匆匆时遇到这些俯首索要的双手时,多少不免有些嘀咕:“这些人搞不好比我们还富裕”。这样的嘀咕终于被有心的记者佐证:日入三五百——这样的薪资水平可比绝大多数的上班族高多了。
职业乞丐骗取了我们的爱心,也透支了社会的温情。掩卷而思,笔者来不及叹息多少爱心付诸欺瞒,而更要紧的是其背后有着多少更为严肃的社会问题。在我们身边中,穿着校服背书包的学生乞丐屡见不鲜。衣着相对齐整的孩子们时常也让人放下戒心,惟愿帮孩子一把重回校园。而殊知,无论我们塞给这些孩子多少金钱都不能帮助他们重新拿起课本,因为这些无辜稚子常常被当做摇钱树而被迫辗转于大人们施舍。
一些时评认为:乞讨并非法律禁止行为,而是否捐助也是悉听尊便,所以市民无需苛责这些“可怜人”。而笔者不以为然——我们绝不吝啬给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伸以援手,上街乞讨可能有着他们的万般无奈,但如今暴力迫乞已不新鲜。前段时间微博微信热转的一张照片便是一位热心市民遇到乞讨的小女孩,给钱之后问她是否遭人强迫。小女孩紧张而无助的神情被市民用手机悄悄拍下——这位市民希望小女孩的父母能通过网络找到自己的孩子。
倘若过分宽容于这些“可怜人”,便极有可能纵容了这种不正之风,也有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背起书包去乞讨,而这些尚不明理也不能行使权力的孩子们则有可能与一生幸福失之交臂。不读书不足以明理,而以乞讨为生,又恐只明“不劳而获”之理。由小及大,故而此风不可长也!
面对收容所的无奈和法律上的空白,我们更加亟待一个比施舍与爱心更加温暖和有力的法规出台。让那些强迫学子乞讨,招摇撞骗的职业乞丐自食其力,让那些失去自由的孩子,离开校园的学子重返课堂,站回幸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