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  扬上党老区作风 造林攻坚  创太行精品工程  

31.07.2014  11:58
 

2013年漳源镇观音山示范造林工程

 

2013年漳源镇观音山示范整地

 

          沁县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位于长治市北部,地形地势四周隆起,中间低平,山恋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19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90万亩,辖6镇7乡,总人口17.3万。

          从1994年全省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在沁县启动以来,全县以太行山绿化工程为依托,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县为目标,以绿化沁县,建设森林沁州为宗旨,强力推进灭荒造林、核桃产业、三环绿化、森林湿地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五项基础工作,对全县所有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进行造林攻坚,营造了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防护林、经济林相结合的丘陵山区绿化生态体系。全县形成了县有示范工程,乡有重点工程,村有公益工程的造林新格局。

          二十多年来,沁县太行山工程建设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局面。1994年,全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启动现场会在该县召开;1997年,全省经济林股份合作制现场会在该县召开;1988年被省政府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的称号;2002年千层山工程是全国造林绿化优质工程。特别是近几年来,沁县在林业工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更是把太行山示范工程作为全县一项生命工程,致富工程来对待,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局抽调精兵强将从区划、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管护一杆子插到底,实行工程目标化管理,使造林质量不断提高,造林速度不断加快,造林成效不断显现,整体推进了太行山示范工程建设水平。经林业部西北设计院和省厅抽查核实,造林合格率均在95%以上。2005年该县又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在漳源华山、牛寺李家尧、里庄、松村东坡、郭村仁胜高标准实施6000亩。所有示范工程个个有特色,处处是精品。截止目前,全县太行山工程累计营造林42.37万亩、累计投资2639.1万元,全县太行山示范工程绿色框架现已基本形成,为建设较为完备的绿色生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沁县是资源贫县,财政穷县,投入资金十分有限,在太行山工程建设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和顺利实施,该县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义务植树、推动生态建设常抓不懈

          作为省定贫困县、财政补贴县,坚持领导带头举旗子,创新机制开路子,没有资金想法子,将干部群众义务植树作为造林绿化的主抓手,在义务植树中锻炼队伍、检验干部、塑造精神。县委规定: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义务植树时间不少于30个工作日,党员干部不少于20个工作日,农民、个体户及其他群众义务投工不少于5个。开展了“党员干部跟我来”活动,全县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累计义务投工60余万个,成活率达到98%以上,建成了一批党员干部义务植树示范工程。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在全县建成“先锋林”、“三八林”、“青年林”、“民兵林”等纪念林20多个。多年来,全县累计有100万多人参加义务植树劳动,义务投工达到500多万人次,在全县形成了“千沟万壑摆战场、千军万马绿沁洲”的造林绿化新局面。

          二、坚持四季造林、促进生态建设全面提档

          为了全面完成太行山绿化任务,坚持春季、雨季、秋季、冬季“四季”造林不断档,全年植树不断线。每年春季早安排、早动手,将造林绿化工作作为全年首要工作之一来抓。县委、政府每年年初都要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绿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严明责任,压死担子,确保春季完成全年造林绿化任务的80%以上。雨、秋两季预整地,推广种植容器袋育苗和乡土树种,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植树造林,确保两季完成全年造林预整地任务,为冬季造林打下基础。冬季实验推广了“顶凌”植树,抢时间、抢进度,近几年来,“顶凌”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效果良好。

          三、坚持圃园育苗、确保生态建设苗木供应

          针对近年来大规模造林绿化造成的林地矛盾,该县既着眼于农民增收、提高林木保存率,又立足于种苗供应、降低造林成本,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科学建园,良种育苗”的林业产业开发模式。在208国道、南沁线、栋漫线等主干公路两侧林带内,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地,实施育苗基地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小苗圃20多个,扦插杨树苗200余万株,地埂育侧柏、油松、文冠果苗300余万株,在形成大树小苗立体覆盖景观效果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全县林业重点工程用苗问题。同时,在乡村公路两侧绿化带内,鼓励土地所有农户发展侧柏、杨柳等育苗产业,发展绿化金叶、彩叶特色树种,林业部门定向回购;倡导社会各界大搞示范苗圃、彩叶苗圃以及大中型良种苗木基地、形成圃园产业特色景观。有效地解决了育苗地紧缺、品种单一、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四、坚持突出重点,推动全县造林攻坚战

          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极力打造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沁县。县林业局继续实施灭荒造林工程,组织专业队大规模实施石柱山、观音山、九连山、夫子山、华山、凤凰山以及官卧山、磨盘岭等沁县腹部荒山造林工程。采取重点工程先修环山路,第一年整地,第二年营养杯苗上山定植的办法。与此同时,县乡两级领导建立造林示范点,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造林任务层层落实,想方设法克服资金、苗木的困难,做到乡乡有重点,村村有工程,户户有造林任务,形成全县新一轮灭荒造林高潮。

          五、坚持依靠科技兴林,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逐步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切实加强林业科研、推广、培训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走出一条“引项目、建基地、抓科技、起示范、促推广、增效益”的科技兴林路子,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在历年太行山工程建设中,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通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林特产业基地现场会,技术人员到实地手把手地教,细心向群众讲解技术要点,将科技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六、坚持造管结合、保证生态建设安全运行

          以“成活、成林”为目的,把栽植与管护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管护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施工专业队伍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苗木成活验收制、资金兑现报帐制,严把起苗关、运苗关、栽植关和浇水关,实行包栽植、包抚育、包管护、包成活。组建了9支共560人的专业管护队伍,在浇水、抹芽、修枝、喷冠、支架等重要环节,实行全程指导、跟踪管护,做到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县政府出台了《沁县封山禁牧办法》,划定了封山禁牧区域,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舍饲圈养,对停止散养,实行舍饲圈养的饲养户予以补贴和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林木保存率。全面推行护林防火联防联治责任制、防火宣传入户通知制、智障人员监管责任制、县乡主要领导包片制和防火执法责任制,将责任进行了层层落实。组建了60人的专业森林消防大队,配备了专业灭火设备,实行统一食宿,统一训练,统一管理。县林业公安稽查大队实行全天候巡逻,见烟就查,见火就罚,对烧根茬者进行批评教育、电视曝光,对烧荒燎坡者一律拘留。在3个国营林场、8个重点林区乡镇设立了火情瞭望台20个,实行24小时值班。132个重点村全部设立入山检查站,严禁一切人员带火种入山,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