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市功能 造福人民群众——杏花岭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掠影
棚户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作为中心城区、老城区,杏花岭区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百日行动”,对全区各项重点、难点工作集中攻坚。其中,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被放在了突出位置。该区力求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变棚户区落后面貌,真正让低收入群体享受到城市化发展成果。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杏花岭区,虽经数十年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街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尚未改造的破旧平房等依旧大量存在。经过摸底调查,该区属于集中连片棚户区范畴的地块有74处,总占地面积3884亩,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涉及家庭2.7万余户。这其中还不包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实际早已破旧的多层楼房,以及占地面积不足5亩的零散住宅平房。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空间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杏花岭区发展的一大瓶颈。一边是老城区的土地越来越珍贵,可谓寸土寸金;一边是棚户区大量存在,宝贵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由于当初建设标准极低,这些棚户区基础设施严重缺失,普遍存在脏乱差问题。在大多数人眼中,城中村是城市的“毒瘤”,各种负面问题堆积。但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来说,城市棚户区的面貌落后问题,要远远严重于城中村。通过数据分析,仅从居住面积来说,70%的棚户区居民户均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具体到单个棚户区,无论整体规模大小,几十户、上百户居民共用一座厕所、一个水龙头,是普遍现象。
为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给城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居民、城市双赢,杏花岭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完成柏杨树、机床厂和马道坡等20个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了胜利街永兴堡、新元玻璃厂和化工路等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或完成东站货场、新建巷等16个棚户区的动迁工作。今年,又结合五一路、卧虎山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启动了小北关、凯旋街等6个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拆迁2321户、面积达15.79万平方米。特别是在9月22日开展的“百日行动”以来,该区对棚户区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用100天的时间,一手抓好今年启动项目的完成,一手抓好旧有项目的“清零”。两个多月以来,新拆迁棚户区居民215户,共计1.23万平方米面积,有三个项目完成了“清零”。
讲政策动真情做动迁
从某种程度上讲,棚户区改造最难在于动迁。统计数据表明,几乎百分之百的棚户区居民是坚决支持改造工作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因为各种利益诉求,产生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动迁者千方百计去解决。
杏花岭区棚户区大多位于老城区,这里也是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府城”的保护范围,对住宅等建筑高度、密度有严格限制,棚户区安置户新房户型面积大多在70平方米。按照杏花岭区棚户区改造方案,征收私有住宅房屋,每户可在原建筑面积基础上无偿赠送15平方米面积。赠送15平方米面积后不足55平方米面积的,不足部分按1000元每平方米面积补贴价补交,55平方米~70平方米面积范围内按2000元每平方米面积优惠价补交。赠送15平方米面积后超过55平方米面积、不足70平方米面积的,不足部分按2000元每平方米面积优惠价补交。
对于原有住宅面积在10平方米~20平方米之间的棚户区居民来说,这样的安置补偿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但由于许多住户是老人,面临着一个房产证有多户子女的问题。有些住户希望用一间旧房换多套新房(每个子女一人一套),按照国家政策、建设标准,这种要求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为了打消这部分居民不切实际的念头,做动迁工作的区、街办干部,多次深入住户家中讲政策、做工作,严格按照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绝不突破政策底线。
动迁工作最需要耐心和辛苦。按动迁工作人员的实际经历,到动迁户家至少得三次。
面对积极支持改造,认可方案的,第一次到动迁户家,了解情况、宣讲政策;第二次到动迁户家,商谈安置、听取意见;第三次到动迁户家,签订协议、组织搬迁。这样的比例一般占动迁户数的一半以上。
对于剩余的住户,动迁干部上门次数就多了,有些甚至达到二三十次。由于居住在棚户区的许多人属于生活困难者,上门开展动迁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困难。
动迁最困难的是遇到家庭有矛盾的。有些住户,因为分房子而内部产生激烈冲突,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候,动迁干部常常又成了家庭矛盾调解员,一遍遍苦口婆心讲道理,直至矛盾化解,形成参与改造的统一共识。
棚户区变身优美小区
在杏花岭区辖区范围内,一座座现代化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这当中有许多是由棚户区改造而来的。其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度,可以和高档小区媲美。改造后的位于北中环北侧的“国樾·龙城湾”小区,就常常被路过的人误以为是富力城小区。
这里原来是晋东棚户区旧址,改造前是当地面貌最破旧的一个地方。经过改造,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区配建了宽阔的马路,原来没有的水电气暖等城市基础设施全部新建并入户。在“国樾·龙城湾”小区中心位置,还设置了一座水景景观,占地面积1494平方米,造型优美独特,十分吸人眼球。与市内其他高档小区水景景观不同的是,其用水来自小区范围内的中水。这套植物园式生态化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从发达国家引进,也是国家目前重点推广的中水处理系统,不仅在我市使用尚属首次,将该技术运用到住宅小区也是全国首创。
在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也同步开展。过去缺失的中小学、幼儿园不但补上了,而且引进的还是优质教育资源。晋东棚户区西北角有一株树龄超过百年的国槐,虽历经风雨,依然枝繁叶茂。为体现人文情怀,保护这棵珍贵树木,让自然景观延续,新落成的小区里面,建设者们围绕国槐所在地块,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525平方米的开放式下沉广场,供居民们歇凉赏景。
“国樾·龙城湾”小区这样由棚户区改造而来的高标准小区,杏花岭区这两年来有多座,原来的建材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有望在明年竣工。
杏花岭区高标准高速度推进棚户区改造,让棚户区居民感觉美好幸福生活就在眼前,支持改造的动力更足。“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大东关上东城连接线棚户区10月1日开始入户动迁,10月6日拆除启动,仅用3天时间,涉及33户、1950平方米面积的老旧平房,全部拆除完成。居民看到,当初破旧的原址上已修建了一条新路,出入方便了,“水电气暖”也接通了。
一座城市由于留存了太多历史记忆,而让人民处处可以触摸到她的深厚底蕴;
一座城市又因为勇于扬弃落后,而使自己时时青春飞扬、魅力长存。杏花岭区大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路与目的,也必定会取得这样的效果!(陈剑 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