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社区治理的“太原模式”

21.11.2021  08:47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我市在全面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发动各方力量“解码”,致力服务水平“加码”,不断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初步构建起一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太原模式”。

   党建引领 服务群众有温度

  11月14日,万柏林区和平街道玉河社区会议室里,社区党员们正在认真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窗外的寒风丝毫不减大家学习的热度。连日来,这样的情景出现在全市各个社区里。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社区党建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在社区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充分发挥堡垒作用、引领作用,鼓励广大社区党员做好先锋模范,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实现了党群服务的“零距离”。

  迎泽区桃南二社区党总支为党员干部打造“指尖上的加油站”,搭建多个微信平台,推出“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一句话感悟、“每周微答题”、微党课、“党员服务在行动”等小栏目,实现了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答题常态化、感悟常态化、服务常态化、党日常态化。党总支通过紧密联系多方资源,先后与25个辖区和附近单位签订契约化服务,与市政协合作成立政协委员工作室,集合社会力量,共驻共建美丽社区。

  杏花岭区同煦苑社区以“党员之家”为载体,搭建社区党员、群众和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的治保、司法、调解、帮教、巡逻、消防“六位一体”安全防范体系,为居民宣传政策、调解纠纷、了解诉求、化解矛盾、理顺怒气,把群众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党员之家”的努力,换来了社区十年“零上访”,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围墙的防控效果。

  杏花岭区小东门社区党支部定期组织辖区党员进社区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为宿舍更换下水管道、开办“爱心孝心”餐车解决老年人就餐难、为社区居民开展反恐宣传、义务为居民清扫院落……一件件暖心事,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构筑起一座“连心桥”。

   提档升级 服务水平有高度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政府购买社区惠民项目服务的城市之一,自2013年至今,我市共计投入惠民资金约7.25亿元,完成社区惠民项目8808个。社区环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等一批精品项目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吃饭方便、服务周到、设施齐全……”说起新近建成投用的晋源区青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个去过的居民都能找到一两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形容词。集多种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成为太原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站点”,这样的站点,已陆续建成900余个。近年来,以居民需求为设计导向,全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扩)建,全市社区活动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平均达到620平方米,建设户外健身场所627个,近千个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共配备图书37万册及价值1600万元的文体设施;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2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9个。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我市计划高标准建设140个社区食堂;到2025年年末将建成500个社区食堂,基本实现城乡社区食堂服务网点全覆盖。

  为促进社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市通过大幅提高薪酬待遇、健全考核晋升机制、建立常态化学习模式等方式,促进社区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目前,全市5681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6.5岁,其中本科学历2622人、硕士学历百余人,有1226人取得了国家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社区工作者平均收入达到中部省会城市领先水平。

   健全机制 创新治理有力度

  今年7月1日,《太原市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将我市社区治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以地方立法形式予以固化,为全国中西部城市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社区通过“全科网格”管理服务体系,以联动机制为保障,将辖区内单位和社会资源全部纳入网格,实行“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居民评事”的社区协商工作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覆盖全市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通过门户网站、12349便民热线等形式,实现政务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惠民项目和服务监管体系等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社区服务。

  一批特色服务社区品牌的推出,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提供了典范:同煦苑社区的“家文化建设”培育社区治理公共价值体系,桃北东社区的“共驻共建保和谐”规范社区治理民主化协商体系,江阳社区的“幸福江阳共同缔造”完善社区治理规范化制度体系等,引导和激励着全市社区服务创新创优。

   凝聚合力 共建共治有细度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服务群众、造福群众”这个主题,通过联合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携手打造宜居社区。

  据统计,全市共建立群防群治队伍3000余支,为有效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万柏林区小井峪街办闫家沟社区的群防群治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居民零上访、零发案、零事故、零火灾、零犯罪,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省级文明和谐社区、省级模范集体等近200项荣誉称号,被省、市政府确立为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区。

  近日,杏花岭街道举办的一场有关“老年人投资理财不能盲目跟风”的话题讨论,吸引了周围几个社区的居民。大家的事,商量着办,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厅”620个,召开议事会9000余次,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1.2万余件,群众满意度超过85%。

  万柏林区兴华街办荔梅社区的青少年事务社区工作示范服务站,联合灵悦心理咨询中心和爱在舞动工作室等社会组织,丰富辖区青少年课余生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

  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小北关社区协同社会力量为居民扶危济困,通过开展“手拉手助学工程”,14年来先后资助90余名困难学生;联合驻地单位开办的平价蔬菜市场,每日不断更新推出一元蔬菜,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真正实惠。

  小店区人民南路社区组建“春之韵”科普志愿者队,定期开展科普活动,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参观展览以及科普大赛的形式,为居民们普及知识、扫除认知盲区,因此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称号。

  居家养老、救助帮困、群防群治、青少年服务、四点半课堂、便民市场……多维互动、多面整合,多元共治,多样化的社区服务蓬勃兴起,捂热了“民生温度”,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成为了展现太原民生福祉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