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好风景好前景

21.12.2020  08:01

  

花塔旁的稻田公园,风景宜人。

  花塔村70岁的张六珍坦言,这些年的光景,是她想也想不到的。她要努力保持健康身体,看看花塔村还能变成啥模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市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上双线齐进,生动描绘出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

  农业发展图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王喜福,现在有两个新身份——“新股民”和“职业农民”。和全村大多数人一样,他把自家土地“入股”花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除每年固定入股红利外,还能根据晋大米的产量和销量参与分红。2017年,晋源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全村647户、2025名村民身份,合理划分股权,确定将晋祠大米作为全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花塔村地处难老泉的泉域范围,曾是晋祠大米的主产区。经过多年治理,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晋祠大米重获新生。作为晋祠大米的原产地之一,数百亩稻田承载了全村人的希冀。

  历经3年,花塔村蹚出了一条稻田如画、致富有路的新路子。2019年,仅靠晋祠大米产业,该村增收500余万元,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转眼一年又过去,花塔村党支部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何建平仔细地计算着2020年的新收成。新建40亩育秧基地,年增收20余万元;举办插秧文化节,推出“稻田认养”,年增收15.6万元;建成500平方米晋祠大米加工厂,年增收35万元……

  今年8月21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在我市召开,作为唯一的现场观摩点,与会人员被稻田公园的美景所吸引,更为花塔村改革后所收到的成效而赞叹。此外,花塔村还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进典型。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17年启动以来,我市杏花岭、晋源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央试点单位,两区改革工作已于2018年圆满结束并通过中央验收,两区在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连续两年实现分红,总计6687.7万元。在全省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宜居生活图

  走进花塔村张六珍的家时,肉香从厨房传出。她正躺在家里窗户下的摇椅上晒着太阳,室外气温低,室内暖意融。厨房天然气灶被调到最小火,锅里的肉“咕嘟”着。

  说起近几年自家的变化,她打开了话匣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是大娘对生活环境变化的总结。

  “以前烧锅炉,每年买煤买炭,还得照看好,冬天家里的温度才能保证。现在好了,一个天然气炉,点一下开了,想调几度调几度,‘呼呼’地响着,家里温度就高了。政府还有补贴,费用稍微高于烧锅炉,但省事。”老人高兴地说,“还有厨房,也是天然气,咱也像城里人,干净、省事、省心。

  再说旱厕改造,大娘指着院子西南方的角落,大方地说:“来看看,干净,没味……

  推开卫生间门,不大的地方,安装着洁白的蹲便器,旁边还有洗手池,墙面是白色瓷砖,几乎是住宅楼里卫生间标准。

  “我炖着肉,中午在我这里吃饭,给你好好说说,变化多着呢。垃圾有人收,街道有人扫,污水马上也要全部接通,厕所还要进一步改造……”张大娘热情地挽留着。

  走出张大娘家,走在花塔村的一条条小巷里,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清新畅快的空气,给人一种安静惬意的感觉。

  市农业农村局社事科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63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管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以上,638个村庄100%达到清洁村庄标准。完成96160座农村户厕改造,农村户厕无害化普及率达86%,城六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硬化路通达率达10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公共资源要素逐步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已接近城市化水平,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文化旅游图

  驱车去到赤桥村时,工人正忙碌着进行整村道路改造,力争将因疫情耽误的工期赶回来。同行的区农村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个极具特色的古村,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其实,在此之前的几年,甚至更早时候,赤桥人就感受到了旅游带来的巨大红利。

  见到村支部书记梁金柱,若不是知晓他的身份,甚至以为他是导游。关于赤桥,梁书记说起来滔滔不绝,千年古树有几棵,老式宅院有多少,传统文化有什么,一口气讲20分钟,意犹未尽。最后,梁书记一语点题:“晋祠是块招牌,依托古晋阳文化,主打赤桥特色,我们在旅游上下足了功夫,还要继续下功夫。

  如今,赤桥已在餐饮和民宿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从2018年与北京某公司联合推出第一家民宿,两年时间,该村民宿已有40余家,床位470余张。

  梁金柱透露,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预订出去的民宿被迫退订。仅此一项,赤桥民宿就退款40多万元。

  村里开超市的刘晓东介绍,以前走的是一些低端货,销路一般。如今,货架上有了咖啡、红牛等。“村里人一般不闹这,主要是游客,一年走不少,赚头大。

  此外,赤桥村还有300余人从事旅游运输业,且多是高端旅游客运,一年也有很大收益。 梁金柱憧憬着,按照晋源区“百村景区化工程”,等村里的路修好了,疫情也过去了,将是赤桥紧抓旅游,兴村富民的美好时机,“游览在晋祠晋源,吃住在古村赤桥”,这是赤桥人对未来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