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给百姓掏腰包 翻开绿色出行"太原模式"的投资账本

21.11.2021  08:47

  乘坐宽敞整洁的纯电动公交车绿色出行,骑上便捷通畅的公共自行车在大街上徜徉,是许多龙城市民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公交车舒适且票价便宜,骑公共自行车一小时内免费,这背后都是因为有财政给咱百姓“掏腰包”。

  被称为百姓“钱袋子”的财政确实不负众望。自2012年太原市开始创建“公交都市”以来,太原财政积极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了稳定的城市公交发展资金投入机制,通过预算安排资金、争取政府性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等多种筹资方式,全力支持创建“公交都市”。

  截至今年9月底,太原财政共拨付资金92.15亿元,投向公交公司运营、公交自行车系统建设、运营、更新,纯电动公交车购置、公交场站和公交智能化建设,构建起绿色公交、慢行交通的绿色出行“太原模式”,实现了城市交通的绿色转型,为“公交都市”创建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绿色公交车辆达到100%

  今年元旦,太原至古交的917路公交车正式开通,这是太原公交史上首条通行高速公路的城际公交线路,有效解决了太原和古交两地市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构建“居住地+公交走廊+就业地+出行”组合模式,使70%的公交出行集中在公交走廊两侧,实现紧凑型城市发展,达到市民顺畅出行——这是太原成功申报创建国家首批“公交都市”时需要达到的一大核心指标。

  太原财政不断加大对购置公交车的投入。2012年-2015年,预算安排拨付资金7.87亿元,购置天然气公交车1200辆。2017年,购置纯电动公交车400台,涉及资金4.95亿元。2019年,使用政府专项债券8.4亿元,购置纯电动公交车1000台。2020年,安排专项债券资金6.99亿元,购置纯电动公交车1057台。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纯电动公交车将达2457台,绿色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00%。

  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大气污染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公交形象,提高了城市生活品位,改善了市民公交出行体验。

  大量新车的购置和投入使用,使公交线网布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大站快车、社区巴士、定制公交、旅游公交等创新型服务项目的启用,充分满足了市民多样化公交出行的需求。

   公共自行车实现城区全覆盖

  已经退休的李大爷在南中环街汾河湾小区居住,他经常骑车去逛街购物、去公园健身。他说:“不会用手机扫码,骑不了共享单车,还是习惯用公交卡,刷卡就可以骑公共自行车,停车点也熟悉。

  与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相比,定点有序的公共自行车算得上是“老前辈”。公共自行车是独立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出租车等系统之外的一个城市慢行交通系统。2012年9月28日,太原公共自行车正式开通,成为当时具有地标意义的一种公共设施。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项目由太原市公交公司融资贷款3.9亿元,太原财政连续五年预算安排资金还本付息。2019年,预算安排资金776.5万元,更新公交自行车5000辆。目前,公共自行车实现了城区220平方公里范围内全覆盖,累计开通服务点1285个,安装锁桩5.897万个,投放自行车4.1万辆。服务站点平均距离不超过500米,全天24小时运营服务。实行一小时内免费骑行,免费骑行率高达99%,单日租骑量、单车周转率、免费租用率等多项运营指标均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高效运转,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群众满意度。

   公交场站走向智能化

  顶棚加宽、新增座椅、增设导示地图和电子站牌、新建公交候车廊电子导乘系统——样式新颖别致、充满人性关怀和浓厚文化气息的公交场站,成为龙城大街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公交场站是城市公交星罗棋布的一项基础性设施,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和实现公交智能化是公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随着纯电动公交车的大幅攀升,停车场充电配套设施持续投入建设中。截至目前,太原财政共拨付资金5.42亿元,用于填补公交场站的布局空白点,解决站内充电设备“车多桩少”的问题。

  太原公交先后建成并启用了省体中心、松庄、新城、柴村、明珠等6个电动公交停车场、300多处公交站台、600多座候车廊;实施了下元、九丰路、胜利桥东、体育馆等现有场站内的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有效缓解了公交场站不足的矛盾,很好保障了纯电动公交车辆正常运营。

  近日,太原市被交通运输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跻身于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之列。公交优先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出行方式成为城市时尚,品质化、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公共交通,让龙城百姓真正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