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扶贫信贷要接地气

03.12.2015  12:16

                扶贫信贷一定要接地气,这是记者在宁夏贫困地区采访中最切身的体会。

              从贷款额度看,在宁夏各地,贫困户普遍只贷款几千元、几万元,资金量不算大。中卫市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王学兰贷款12000元,买了5头牛。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马玉兰贷款4万元,养了18头牛。马玉兰敢多贷点,因为她儿子在城里打工,家底更厚实一些。贫困户缺乏市场眼光、家底薄、抗风险能力弱,从小本经营起步,不正是最稳妥的办法吗?

              从产业选择看,宁夏南北各贫困地区群众利用小额贷款,干得最多的是养殖。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驼巷村贫困户普遍养肉牛,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小塘村贫困户普遍养獭兔,西吉县田坪乡燕李村贫困户普遍养羊。选择养殖是因为当地牧草资源丰富,自古有养殖传统,群众熟悉这个营生,知道怎么干。干自己熟悉的事,致富才最有把握。

              从风险控制看,信贷发放者特别注重信贷员乡土化,充分依靠村委会、村民互助合作社。比如西吉县信用联社,一线信贷员全是本地人。为摸清全县3737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情况,西吉县信用联社组织百余名员工和村干部,逐户上门采集群众家庭劳动力、资产负债、收入支出、道德品质等基础信息以及创业意愿和信贷需求情况,然后评定为A、B、C三类。每个贫困户能不能贷、能贷多少,客户经理了如指掌,从而将扶贫信贷风险系数控制在最低水平。

              小额扶贫信贷帮助宁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效果明显,坏账率却很低,正是得益于充分接地气。

责任编辑:刘洪英    审核:    审定:赵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