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8家医院“织”心梗救治网
漫画牛力
今日,在我国第二个“心梗救治日”(11月20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医师协会举办了以“传递生命的接力棒,心梗救治我要120”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据悉,由该协会立项开展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今年5月就在我省启动,初步建立了由8家急诊PCI(可以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院、30家不可行PCI医院组成的心梗救治网络。患者只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大网络”中。120急救人员将在符合“就近”原则前提下,通过“大网络”的系统搜索第一时间判断出患者所在地附近最具能力的医院,患者由此“一路畅行”。
在本次活动的山西分会场,省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李保说,目前所有PCI医院都有能力保证24小时实行急诊PCI治疗,网络医院都有能力开展溶栓治疗,“数据显示,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而是给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李保指出,出现意外后,患者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也能让医院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李保表示,目前,急诊介入手术是治疗心梗最有效的手段,但手术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如能在发病后的12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抢救,开通堵塞的血管,将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限,加上患者就诊意识不高、家属犹豫不决,很多患者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治疗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误。据悉,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仅有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
○延伸采访
心血管疾病冬季高发专家教你如何“保”心
连日来,记者走访省城各大医院了解到,随着气温的下降,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丽贞提醒,秋冬季节,心血管病人一定要更加注重自我保健和规范治疗,必要时最好到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若出汗次数、心痛次数较多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心血管疾病患者进入冬季,身体就很“脆弱”。张丽贞介绍说,自10月以来,该院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这个季节,尤其心源性猝死、肺心病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引发,危险性较高。这是因为进入天寒地冻时节,身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上夜间人体基础代谢减慢,呼吸、心跳和血液流速放缓,负责人体活动的神经支配功能出现变化后,预防功能就随之降低。”张丽贞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缺血性中风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常易在夜间发病。其实,天气骤然变冷仅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次要原因。诱发心脏疾病的原因是患者“心中没数”,如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过度疲劳及平时不体检等,低温或高热致使加重或加速诱发疾病,仅是外因。
张丽贞建议,如果家中有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果发现出汗的次数较为频繁,或是心痛的次数较多,应该及时去医院专科门诊就诊。
预防心血管疾病应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
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窝,应在被窝中活动一下身体。尤其是老年人,夜间起床去卫生间时要注意穿衣服,防止着凉。洗脸、刷牙要用温水,洗澡前应先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有心脑血管、高血压等基础病变者,在冬季出门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防止感冒。
适当运动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心血管病人的运动方式一定要讲究永恒、规律、循序渐进、适度的原则。对中老年人来说,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步行和太极拳。在步行时最好要遵循“三、五、七”原则,“三”即一天走上三千米,走上30分钟以上,大约每10分钟走上1000步;“五”是指每周活动5次;“七”是指要达到中等运动量,简言之就是出点汗,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以用“年龄+心跳”的数字来衡量,低于170就是正常的。
多注意日常饮食。冬天气温较低,很多人在冬季首选的食物基本上是火锅、烧烤,但冬季吃这些东西并不利于健康。对此,张丽贞表示:“冬季还是应尽量少吃火锅和宵夜,因为这些食物相对比较油腻,会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宵夜会让胃的负担过重,不易于消化,对心血管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还要防止便秘。饮食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要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梗。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猝死病人有着年轻化的趋势。现在的青少年由于不重视运动,体重得不到控制,患上代谢综合征的也很多。这些青少年也该防范心血管疾病,应该戒烟、限酒、多运动,按时睡眠和休息,定时进餐。(记者 薛琳 通讯员任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