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线到后方,无处不是水电官兵的战场

22.06.2016  16:53

参战武警水电官兵

连夜处置险情

忍着灼痛坚持不懈地焊接

昼夜制作钢筋笼

      受连日江西东北部强降雨,6月20日19时20分,江西省鄱阳县昌江支流滨田河向阳圩发生决口,决口内外水位差约2至3米,圩堤顶部宽度为2.5米,现决口宽度约64米,1.03万亩农田受淹,受困群众约5600多人。武警水电二总队六支队作为一支“专业优势突出,战斗作风过硬,抢险经验丰富”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抽调113名兵力、8台套设备直驱抗灾一线,连夜展开救援,后方官兵也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各大、中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拓展救灾战场,前后方团结协作共同抗灾,为后期的决口封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奋战一线,危难时刻显身手

      经过8个多小时的机动,武警水电六支队抢险官兵于20日19时许抵达鄱阳芦田乡集结地域。他们立即在对昌江大堤开展巡堤查险。发现江西昌江支流古县渡镇邓坂村段排洪道出现险情,漫溢堤坝长约9米、宽2米,水流漫溢高出约30cm, 如不及时处置,将导致排洪道堤岸崩溃,威胁下游村庄2000多人口和3000多亩良田安全,六支队一大队大队长杨松杰立即带领50名官兵连夜前往处置。到达险情现场,第一时间侦查险情,指挥组积极与地方技术组沟通协调,反复研究方案,决定采取木梯骨架、沙袋填充的方式进行处置。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率先跳入水中,奋力抢险。上士尹训慷站在漫过腰际的水中,连续码放沙袋2个多小时,手脚被泡得泛白,汗水和江水相互浑浊,染湿了衣裤;列兵武精精一个小时内装填80余袋沙袋,汗水顺着头发滴下,侵染了迷彩背心,双手磨起水泡,依然忍痛坚持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相互帮助,现场战斗氛围浓厚,大家在齐膝的江水中与洪魔鏖战八小时,装填沙袋600余个,成功封堵涵洞。

      20日23时10分,高家岭镇凤山村一鱼塘出现漫溢,他们现场抽组16名官兵进行处置,于21日2时30分完成,共完成装填沙袋400余个。21日2时30分,邓坂村电排站出现险情,他们又马不停蹄抽组兵力组织电气设备拆除和转运,于21日3时30分完成,共完成4台电气设备拆除和转运。从进入现场到21日凌晨4时36分,他们成功处置了古田渡镇邓板村段排洪道、高家岭镇凤山村一大型鱼塘漫溢和邓板村电排站等三处险情。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水电官兵身上的救生衣格外醒目,像是一道橙色的钢铁长城坚定地捍卫着灾区和人民。

      昼夜不息,后方也是最前线

      向阳圩决口目前宽度64米,决口封堵迫在眉睫,要高效顺利封堵决口,就必须用大量装填大石块的钢筋石笼投入决口进行填堵。六支队二大队的官兵们刚结束夜训任务,累了一夜的官兵接到制作100个钢筋石笼的任务后,没有片刻休息便再次投入战斗。驾驶员韦超连夜出车前往钢筋厂运回钢筋,大队铆、焊、电各工种全部就位,在装备库中简单隔离出7个作业面,同时开始钢筋笼赶制。炎夏的闷热加上焊接中持续的放热,整个装备库被焊接烟雾笼罩着,活像一个大蒸笼。战士杨序林的裤腿和鞋上烫满了洞,他已经连续干了17个小时了,大多数官兵都跟他一样,眼睛被弧光打得布满了血丝,仍然忍着灼痛坚持不懈地焊着。中队长李尚波说:“虽然没有在抗洪一线,但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一定会高质高速完成焊制任务,并第一时间运至抢险现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