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红色文化红色资源需进一步保护开发
阅读提示
红色文化资源集中承载着革命老区精神,富含着我们党为民宗旨、党性观念和优良作风的正能量。我省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正是革命老区精神的载体,加重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是我省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必须保持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营造拒腐防变的文化环境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9月16日至19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市调研期间指出:“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一定要把学习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摆上突出位置。”12月7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弘扬我省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富民强省的强大力量。”围绕这一选题,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在深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市县区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进一步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1 整合文化资源 提升规模档次
目前,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力度、成效,与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在这方面,许多省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我省红色旅游2013年接待903.73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15.56亿,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13.25万人次;而同期江西省接待人数是我省的9.6倍,红色旅游综合收入是我省的45.6倍,带动就业是我省的22.5倍。与同属于“太行红色文化圈”的河北省相比,我省2013年也少接待游客6085.27万人次,少收入159.44亿元。横向看,我省红色旅游各个指标与兄弟省份差距较大;纵向看,我省红色旅游发展缓慢、增幅较小,需要加倍努力。为此,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格局中,应加大红色文化发展的内容,并使不同文化类型间相互融合与促进,拉长文化产业链条,提升规模和档次。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文化与我省绿色(农业)、古色(民俗建筑)、黑色(煤炭)文化和黄河文化、古代廉政文化的融合发展。如吕梁市,各类别、各时期文化资源非常典型,要努力走出一条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之路,对当前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尤有现实意义。如黎城县,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全县域红色文化县,兼具独特的丹霞地貌,群峰环翠、层峦叠嶂,自然生态十分优美,特有的地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可适时推出 “八路军后勤基地”“太行奶娘”“丹霞地貌风光”等项目。
注重文化的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兼顾兼容。除大量的革命旧址、遗址、纪念物等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外,我们还有大量的精神形态红色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八路军将帅在血与火的山西抗日战场留下的200多首珍贵诗作,至今被称之为老前辈、老八路战斗风采和人格魅力的红色 “诗经·风雅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等,至今都还有巨大魅力。把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与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结合好,开拓红色文化发展新天地,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整体性。除著名的抗战红色文化外,我党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都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高君宇、彭真、贺昌等建党早期人物,如文瀛湖太原支部、红军东征时的石楼,解放战争中的刘胡兰,解放后不同时期的西沟李顺达、申纪兰等,都应重点保护和发掘,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2 多方筹集资金 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我省各级财政用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专项经费较少,不少市县的财力、投入与红色资源地位不成正比,外来资金投入又很少,因而保护与开发费用明显不足。为此,应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资金倾斜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以多方资本投入进行保护与开发。
提高本地财政投入。省级财政应增加每年预算内资金,可建立省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相关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安排专款,建立本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可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红色文化发展。
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如争取全国红色旅游工程项目专款,争取中央财政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专款,争取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免费开放纪念馆、博物馆的经费补贴,争取“十二五”时期红色旅游公路项目建设资金,争取中央财政烈士纪念设施建设资金,争取对重要文物、遗址遗迹、纪念地、名人故居的维修和保护资金。
动员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应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借助市场运作,吸引多元化资本特别是我省民间资本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另外,动员相关社会单位和企业,以不同资金形式支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3 注重研究宣传 增强对外影响
我省一些地方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历史资料、故事、遗存包括历史见证人等,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黎城县近年来发现的八路军内部往来账目和交易票据,极其珍贵,但尚无专业人员加以研究;稷山县北阳城八路军总部旧址,杂草丛生,毁坏严重;隰县午城战役旧址,绵延数里无起始标识;大麦郊遗址,大门洞开,正在坍塌等等。为此,应在加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做好研究、做好宣传,大力推广。
整合各方研究力量。吸收文化厅、党史办、地方志、文物局、旅游局、党校、高校等相关专业人员以及有专长的民间人士,依托省红办组成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力量,对如何加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展开专门的持续研究。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资料和经典事例,开发各种专题,包括甄别各种历史史实和传说,编写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读物和宣传品,着力于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多出成果,提高山西红色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运用文学艺术等手段讲好红色山西故事,不断扩大山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题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如,“伟人在山西”“十大元帅在山西”“大将在山西”等题材,都应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有影响力的系列纪录片或电视剧、话剧、歌剧甚至晋剧、蒲剧等,走上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前台,开辟舞台,让这些山西故事叫响全国。
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创办山西红色文化网,在各级党委、政府网站开辟红色文化专版;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传播山西红色故事、红色历史;借助创意活动和现代营销手段,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广告投放,营造强势的山西红色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