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太行深处的红色兵工厂——长治市城区“刘伯承工厂”复建侧记
座落在上党古城东南约两公里的“刘伯承工厂”,是我国唯一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军工生产厂。自1938年9月在 山西 榆社县韩庄成立八路军总部修械所起始,它一路走来,从黄崖洞抗击日寇保卫战的胜利、到“一切为了前线”刘伯承工厂活动,为我军将士制造抗击日寇的武器弹药。在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中,竟然创造出无数足以载入世界军工史的奇迹。这座以刘伯承元帅名字命名的“刘伯承工厂”,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档案的解密,我们走进它,看到了那段太行军工生产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传承红色基因 铭记优良传统
我们来到这座诞生于抗战硝烟中的兵工厂。由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题写的“刘伯承工厂”厂名仍镶嵌在墙上。建厂初期修建的机械加工房仍然完好,后续建的火工装配生产流水线依旧处于封存状态。尤其是那次堪称我国军工生产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最好、影响深远”的“刘伯承工厂”生产竞赛活动,至今仍无出其右者。它见证了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军工生产历史,在太行山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再到规模化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它突出表现了太行军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英勇献身精神,以民族崛起为目标的自强不息精神和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的科学求实精神。这是我党领导下的太行军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红色军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红色历史的链接纽带。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刘伯承工厂’的历史是我国军工生产史的一个缩影。从1938年八路军129师修械所建立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涵盖了我军兵器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发展史。”长治市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刘伯承工厂”创下了我军兵器生产的多个第一:采用黑心韧化技术,就地利用太行山的白生铁生产炮弹,这项重大技术改进,为抗击日寇奠定了重要的武器生产物质基础;用太行山区的水缸代替铅室,生产出了炸药之王——硫酸,创造了世界化工史上的奇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实现了无烟炸药的规模生产,使我军的弹药生产有了质的飞跃;按照工业化生产要求,制造成功八一式马步枪,使我军实现了步枪制式化。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劳动运动旗手”甄荣典,以最高当班加工炮弹480发的传奇,被誉为华北的“炮弹大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先进文化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治市城区区委、区政府将红色文化发展的责任主动担当,强化率先发展红色军工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经济。筹资1500万用于“唤醒”红色军工基因工程,规划建设军工文化旅游园区,挖掘整理太行军工史料。将“刘伯承工厂”这份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成为集军工生产历史再现、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观光、党的廉政教育于一体的军工文化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全国唯一的军工历史文化纪念馆。
追忆军工历史 加快发掘整理
在刘伯承工厂旧址,我们看到:当年盖的厂房也已经成为红色军工的历史文物,那些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太行军工在民族危亡关头的信仰与追求、血性与担当。他们白手起家,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工厂,没有材料,就搜集破铜烂铁、土法上马。没有电作动力,就用人力摇石磨盘带动机器运转。面对生产上的拦路虎,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困难”,有时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他们说不上什么叫“饥饿感”。
轻轻翻阅那些沉默的历史档案,仿佛感觉到有无数个鲜活的英雄从泛黄的故纸堆中隐隐地向我们走来:“制造硫酸在露天作业,分解炉不仅释放逼人的高热,酸味刺鼻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气体令人窒息。长时间有害气体的侵袭,服装被烧坏,皮肤被灼伤,牙齿被腐蚀。但为了抗日前线胜利,军工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在‘一切为了抗日前线’精神引导下,甚至牺牲生命也要坚持生产。”这是以化学厂王锡嘏、张浩、白英等老军工人的工作写照;知道被毛泽东誉为“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刘贵福吗?这位没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竟是我军兵工厂里第一支马骑抢的设计、制造者;教逢春在火工品的试验中,叔父、妻子先后殉难于火工爆炸事故,他本人也多次受伤,但他毫不畏惧,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拆卸敌军的炮弹;尤其是那次堪称空前绝后的“刘伯承工厂”创建活动,更是太行军工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的一曲壮丽的军工生产历史壮歌:“在机工部,几十部由道轨焊接的车床,通过皮带与蒸汽机作动力的一根天轴相连,经常有传动皮带掉轴的现象。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挂皮带都是不停车的悬空作业,十分危险,也发生过伤人事故,但大家还是争着挂。”“生产82迫弹尾翅片的板材,是由铁路钢轨锻打而成的。由四个人抡着18磅的大锤像流星赶月似的从早敲到晚,硬是把烧红的钢轨敲打成3毫米厚的片材。”生产炮弹的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他们把祖传的银元、金戒指、银首饰捐献出来。有的职工没有珍贵的东西,就主动义务献工。崔捷三甚至把家里的一头毛驴也献了出来。敌机每次来轰炸,别人都是隐蔽,而工人田万喜骑上破自行车,追着敌机跑,为的是追寻未爆炸的哑弹。要知道敌机投下哑弹里掏出的炸药,就够厂里一个月生产雷汞的用药啊。
据统计,那次立功竞赛运动,广大军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开展技术改造117项;节约蔚然成风,炮弹平均降低成本60%;义务捐献活动,共献冀币11273630元,炮弹产量成倍增长。82迫击炮弹由1947年2月单产13000发提高到1948年2月的34000发。在设备不变、原材料供应匮乏的条件下,产量增长2.6倍。在14个月时间里,共节约15.36亿元(冀币),生产炮弹33.656万发。荣获“刘伯承工厂”的荣誉称号,被授予刘伯承司令员题字的锦旗一面。全国解放后,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对太行兵工厂生产的弹药做了这样的评价:“华北解放区参战武器八二迫炮加八二迫弹,携带方便、命中率高、杀伤力大,深得各级指战员的赞许和欢迎。华北军工将与淮海齐名。”这是太行军工扶危社稷、中流砥柱的纪念碑,是牢记历史、戮力复兴的警示牌。
如今,“刘伯承工厂”旧址为国家级“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 基地 ”、“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该地址也是国家旅游局推荐的“红色旅游景点”。
开发旅游文化 打造军工品牌
把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旅游产业化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倾力塑造以红色军工文化为核心、以生态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化为血脉、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旅游文化体系,并以此为引擎,丰富旅游文化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是推进城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
以国家领导人姓名命名的“刘伯承工厂”,是全国唯一的红色军工文化资源。抗日战争及及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中,在武器生产上做出了不可抿抹的贡献,为国家的军事科技进步和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起到了极其坚固的基础性作用,是人民军工事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堪称兵工事业的摇篮。与相邻的国家级红色抗战旧址——山西抗日五专署一起,构成了红色历史的奇观,为长治的旅游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目前,邀请清华大学古建研究所编制的刘伯承工厂文化园区远景规划已进入尾声。科学编制红色军工文化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历史文物,制定出既符合本地实际、又有重点突破的旅游文化发展格局已经初现端倪。通过红色军工旧址参观,将红色军工文化发源地、民俗特色观赏地、特色饮食经营地连接成线,形成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产业的有机相连,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中,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道德上的教化和价值上的引领,让游客参观太行军工历史,铭记军工文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