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激战正酣” 切莫忽视移动支付安全
过年送红包,承载着美好祝愿。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红包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微信红包、QQ红包、支付宝红包、微博红包、滴滴打车红包等各类红包展开一场“红包大战”。
网络红包花样多
据悉,从2月11日起,国内互联网巨头先后开始发放网络红包。其中,支付宝钱包与品牌商家一起发放近6亿元红包,有现金也有购物红包;腾讯 QQ 每天定点由一个明星发出现金红包;微信则联合商家,开启春节“摇红包”活动,宣称送出金额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
这么多红包,你抢到了吗?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声称一个红包都没抢到,有幸抢到的红包仅为几元钱的小红包。“我玩过抢红包游戏,好不容易抢到的红包都是3到10元之间,数额很小。”市民梁先生说,“估计是电商已经计划好份额,将整个大红包分为很多个小红包,其实就是吸引消费者参与。”
“抢红包就是图个乐呵。”众多网民坦言,抢网络红包,金额多少无所谓,重在趣味。在山西大学就读的刘芳说,今年的网络红包与去年相比有很多新意,例如“接龙红包”“群红包”“面对面游戏红包”等,可以一边玩游戏一边向朋友派发红包,增加了娱乐功能。
红包背后的营销
“这实际上是电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一种新型促销方式。发红包只是噱头,其主要目的还是聚拢人气,最终受益者还是商家。”山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程虹教授说,网络红包对于互联网企业和消费者而言都是有利可图的“游戏”。
程教授认为,互联网巨头争相加入“红包大战”,他们所看重的是红包背后的营销价值,即抢支付入口、抢用户数据。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业务,谁抢到了这个重要入口,便意味着谁赢得了市场先机。此外,通过发放红包吸引大量用户,可以收集海量数据,对于其实现精准营销、占领市场等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消费者通过抢网络红包真能得到实惠吗?程教授表示,消费者能抢到的红包是极为有限的。商家把一个大红包分成数额很小的红包发放,当吸引越来越多人来参与这个游戏时,增加了品牌曝光率,商家提升了自身形象,提高了知名度,起到了聚拢人气的作用。去年微信红包走红后,带动了微信支付的发展,改变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付习惯。
当心红包有陷阱
虽然红包抢得很欢乐,但兑现的时候却不太方便。市民胡女士在微信上抢到多个红包,金额共计50元,红包金额自动存入微信“零钱”。但提现的时候胡女士发现,需要将微信绑定银行卡,否则将无法提取和使用。
采访发现,虽然红包有多种玩法,但提取红包金额时大多需要提供手机号,有些红包则需要绑定银行卡并填写个人信息。据了解,如果姓名、支付宝账号及手机号码泄露给红包发送方,会大大增加用户支付账号被盗风险,还可能面临大量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据了解,有些网络红包暗藏陷阱,不法分子通过大额红包诱骗网友填入自己身份信息后通过木马刷走卡上金额。据报道,上周,南京一市民就因网络红包暗藏陷阱被骗走1万元。
对此,警方提醒,遇到大额红包时要格外注意,不要为抢网络红包而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不要随意点击朋友发来的
抢红包链接,以免误入钓鱼网站。此外,也不要随便在软件网站上填写个人详细信息,尤其是填写内容涉及银行账户信息、个人信息时,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