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盘活土地资源助推脱贫攻坚
人民网繁峙4月12日电 在脱贫攻坚、减贫摘帽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繁峙县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整村搬迁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保障城乡建设与搬迁农民安置用地。前期涉及整村移民搬迁的77个村庄已经搬迁并全部拆除的村有71个,其余6个村,正在进行房屋丈量、评估、核准、公示等工作。2018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共涉及7个乡(镇)39个村庄,拆旧区总面积为1427亩,将新增补充耕地1038亩。
面对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农村老旧荒芜村庄建设用地闲置之间的矛盾,繁峙县通过调查摸底,规划对全县40个老旧荒芜村庄实施土地整治复垦,拆旧区面积3191亩,预计可新增耕地2234亩,复绿面积800余亩。新增耕地一部分用于全县城乡建设发展,节余部分服务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开发区建设。
统一标准,依法拆除。 该县结合实际,根据《关于破解七个问题加快整村搬迁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了全县易地搬迁旧房拆除奖补的指导意见。对2016年、2017年整村移民搬迁的77个村庄,由专业评估公司和乡镇工作人员协作配合,对村集体资产及搬迁村民的房屋、院落及附属设施、自由树木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认定、估价。在认定、评估过程中,始终坚持一把尺子统一标准,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在实物认定、估价测算、登记造册、制作影像的基础上,逐一与村民进行签字确认,乡政府将拆迁奖补款直接打入拆迁户的银行卡上。整个工作过程县、乡、村三级全程留痕。
科学规划,分类施策。 在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过程中,始终实事求是,因地因村分类施策。通过排查摸底,对列入整村搬迁范围内落差较大、取土困难、道路不畅、面积较小的47个村庄,确定为宜林宜草片区,采取实施植树种草工程等措施,由村委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予以实施,同时坚持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确保种植成果长效可持续。对列入增减挂钩项目的30个村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测量和规划。
上下联动,协调配合。 针对推进实施整村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没有现成经验做法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山庄窝铺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探索研究符合繁峙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办法。特别是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县为主体、乡村实施、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在拆迁过程中,由村干部村党员带头,循序推进整体搬迁;在实施复垦复绿过程中,实行村干部引领,能人带头,积极动员各种要素参与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同时,立足搬迁群众挪出“穷窝”、拔掉“穷根”,将复垦复绿与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贫困户增收的“双赢”。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在深入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对整村搬迁过程中村干部作风正派、工作过硬、村民整体素质高、拆迁进展顺利的村庄率先进行实施。筛选确定东山乡马家岔为首批试点村,该村户籍人口49户122人,常住4户9人,红斑面积17.9亩。通过实施增减挂钩复垦工作新增耕地15.5亩。在完成马家岔项目后,及时组织各乡镇及重点村在马家岔村进行了现场观摩,起到了典型引领作用。在马家岔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有13个整村搬迁村庄进行了增减挂钩复垦,新增耕地面积296.41亩。
用好政策,助力扶贫。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贫困县增减挂钩指标在满足本县扶贫开发及易地整村搬迁安置建设需求后,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流转使用,并优先纳入省级易地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政策规定,与山西大地控股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每亩12万元的价格签订了异地补充耕地协议,总价为1.2亿多元。扣除拆迁、复垦成本外,剩余的利润既可以弥补整村搬迁的资金缺口,同时也可增加贫困户收益,这也成为整村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乔慧 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