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把几道关
核心提示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句朴实的话语,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路。有别于以往的粗放扶贫,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根据中央精神,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力促把“漫灌”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滴灌”的“造血式”扶贫。
摸清底数 挑出真贫
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是建档立卡。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
今年,省扶贫办成立了建档立卡工作指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并在3个县9个村开展了建档立卡先期试点工作基础上,组织举办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培训班,全面启动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逐村逐户精准扶贫工作。
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摸清贫困人口。我省确定贫困户的标准是什么?
记者了解,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 (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我省执行国家扶贫标准。也就是说,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农村家庭为贫困户。除了收入之外,贫困户的识用界别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在住房、日常消费、机动车辆、子女工作、雇人经营、非本地居住和其他条件方面,不符合的都不能参与贫困户的评选。
东郭湫村是阳曲县的一个山区村,共414户1500多口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养殖业。今年3月,该村在全县率先开展了贫困户的评选,村委会主任孙银保参与了评选的全过程。
孙银保告诉记者,村里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贫困户的评选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通过村支 “两委”、村民党员代表会,“两会”审议,最后选定出130户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并为他们建档立卡,实现统一管理。
据悉,建档立卡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贫困县有序推进,并被称为今年扶贫工作的“第一战役”。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档立卡的任务比较繁重,多数扶贫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基层扶贫干部建议,搞好建档立卡工作,需要整合各部门资源,通过集团作战模式推进。
找准穷根 开对方子
精准识别只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找对了人,关键还要找准 “穷根”,开对“方子”。
对此,省扶贫办计财处宋坤政表示,“过去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要提高减贫效益,必须一对一、点对点的予以帮扶,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宋坤政举例,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对于贫困山区,生存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可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践证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也可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多赢,然而由于补助标准较低、搬迁成本高,导致一些贫困农户“望而却步”。他建议,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层面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研究,确保迁移一处、成功一处、脱贫一处,争取不留死角、不留败笔。
精准扶持没人不行。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健全干部住村帮扶机制,实行了省领导全参与、分别联系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包扶一个贫困村,实现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的联系帮扶制度;省委办公厅制定印发《干部下乡住村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制度》,在现有6010个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包村增收领导干部范围,组织万名以上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村,实现全省贫困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全覆盖。
孙银保说,现在扶贫是实实在在的,经常看见市县的干部串门串户,步步有人指导,村民们干劲更足了!
把不准需求脉也会导致扶贫“脱靶”。近些年,在贫困地区频频上演蔬菜、水果烂在地里的故事。有专家提出,不能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普遍疗法,建议给基层更大自主空间,也可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
在以往的扶贫过程中,不少地方存在突击式短期行为,重输血轻造血比较普遍。天镇县扶贫办主任贾彪认为,很多贫困户需要多方面和长期的扶持才能稳定脱贫,除了增收项目,还需要改善贫困户健康和子女受教育状况,提高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动态管理 能进能出
精准管理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及时跟踪监测到村到户到人扶贫措施及实施效果。按照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情况,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县有网,脱贫人口不再享受扶贫政策。
“以前谁家是贫困户大都是村干部说了算,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现在不同了,村民成了裁判员和监督员,一切要靠数字说话!”静乐县段家寨乡的一位村民如是说。
有进无出,精准扶贫便名不副实,抓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环。记者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静乐、左权等地采访时,不少村干部担心,未来贫困户进退机制会有阻力,农户一旦戴上“穷帽子”再取下来,恐怕都不乐意。
宋坤政表示,贫困是动态的,贫困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监管如果跟不上,精准扶贫就会大打折扣。年终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基层扶贫干部建议,扶贫部门的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要与相关部门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因病致贫、因灾返贫人口已成新阶段贫困人口重要构成部分,还要瞄准这部分 “脆弱性人口”。
实践表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精准管理,都离不开扶贫机构和扶贫队伍的执行力。业内人士认为,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县乡两级应履行好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落实主体的职责,特别是在精准识别阶段,集中人力、精力扎实做好贫困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这一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相关链接”
按照标准和对象可以将贫困人口分为4类:一是扶贫户,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户;二是扶贫低保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保户;三是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户;四是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记者:赵建军
责任编辑:刘振刚 审核:刘振刚 审定:张建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