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全国每年浪费粮食超过700亿斤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10月8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海林直属库租赁的一个罩棚仓库发生火灾,存储粮食达42000余吨,其中过火约400吨,抢运出1.7万吨。无独有偶,去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5·31”大火,4.1万吨粮食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307.9万元。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下周在全国将集中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而国家粮食局官方同步发布的数字显示:全国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粮食每年达到700亿斤以上。浪费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才能达到节粮减损的目的?
地方储量仓库严重过时 农户科学储量比例不足3%
央广记者走访了一些基层粮库,徐州目前共有3个中央粮食储备库和100多个地方粮库,仓储能力300多万吨。其中,六七年代建的老式粮仓占了不小比例,这类粮仓条件较差,有的甚至连烘干设备都没有。“最老的是苏联时代建的苏式仓,六七十年代时期建的粮仓,我前几天看,还有石头垒的仓。保温不好,特别是夏天会发热,如果漏水、受潮的话,粮食就会损失。”徐州市粮食局胡栋主任说。
龙岩市粮食局调控科科长兰福来告诉记者,截止到10日,龙岩市储备订单粮食入库就达60480吨,但在生产、运输、保存等各个环节中,粮食的损耗近达8%,虽然这几年有新建新粮仓,但是比例低,维修资金严重不足,科学储粮水平低,高素质人才缺少,这些都威胁着龙岩市仓储安全。
粮食的存储,不止有国家与地方的存储,还有农户的存储。国家粮食局最近的调查显示,在更多的储粮农户,也就是农民在自己家里储存,已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农户不足3%。据统计,每年700亿斤的粮食产后损耗中,发生在农户生产储存环节的损失占到了400亿斤,平均损耗率在8%。
记者走访了产粮大省河南省。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黑龙潭乡何庄村,人均耕地面积1.5亩,每到收获季节,数千斤的粮食存储成为难题,不少农户都选择在地头直接卖掉。
农户为什么不愿储粮?记者走访何庄村数十户农户发现,由于没有宽余的储粮房间,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直接将粮食放在了没有围墙的门楼下,不仅雨雪天气粮食受潮很容易霉变,更是成为了鼠类的天然“粮场”除了放在“门楼”下,一些有条件的农户也会选择在自家 “腾仓备库”。
运输过程中存在大量人为损耗
粮食的损失不仅产生在存储环节,在运输环节也多有损耗。
做了二十年粮食收购生意的王辉说,“运输中损耗都是人为的,自己看不住车丢了,就损耗了,再就是粮库抽点,化验一盘抽几十斤,九牛一毛。此外,到里边再扣点杂质,看脱粒机脱的干不干净,干净就少扣点,不干净就多扣点。”
记者从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了解到,近几年,仅一个库就要从江西地区运入各种稻米近两万吨,而这些稻米所采取的运输方式为火车运输,长途的火车运输往往很难将损耗量控制在合理损耗范围的3%,损耗率经常会达到4%、5%。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综合科长兰俊浩告诉记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损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火车运粮工序繁杂。
“装车过程中粮食到了铁路站台,要堆到站台上,还要搬到火车体,火车体相对来说门的缝隙比较多,半路上停靠的地方多,经常会有一些偷盗,从缝隙中偷一点喂鸡喂鸭的都有,第二部分因为火车体运的途经比较远,温度高导致水分会蒸发一部分;还有就是火车体涉及的作业环节比较多,每增加一道运输肯定要增加一部分损耗,这部分损耗很大。”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综合科长兰俊浩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