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管理触角到农户 问题化解在“网格”
覆盖城乡的网络化管理平台
近日,长子县大堡头镇南小河村民陈富生、郭秀枝足不出户就拿到了户籍迁移手续。这仅是长子县实行农村网格化管理以来帮群众代办的普通事例之一。
为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变管理为服务,长子县建立健全了村、乡、县三级民事管理组织,全面推行农村社会管理“网格化”,把管理触角延伸到农户,使大量社会问题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化解在“网格”。
该县在每个村成立了民事管理委员会,以30户为一个单位,将全县农村划分为3500个网格,每个网格推选一名“格长”。各村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实行8小时坐班工作制,专门负责农村矛盾排查调处、红白事服务、宅基地合同管理等各类民事问题。网格格长为群众代理司法、信访等诉求,代办各类出村办理的民事事项。各村民事协管员由大学生村官兼任,协助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指导培训网格“格长”、宣传法律政策、制作合同文本等。与此同时,在县乡两级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专门受理和调解在村级无法调解或有争议的民事纠纷;在国土、人社、卫生等矛盾多发行业成立行业调解组织;在法院、公安系统建立调解对接办公室,与基层民事管理人员主动对接,对一些行业纠纷、民事诉讼案件及一般治安案件进行联合调处;强化行政调解力量,县乡领导带头接访,党员干部包案下访,形成了民间、行业、司法、行政四位一体的无缝隙矛盾调解格局。为确保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长子县投资150万元为镇村配备了流动调解车、电脑、摄像机、手机等民事管理装备。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经费足额保证各项必需支出,每年为各乡镇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为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每人每年发放7000元补贴,网格“格长”每人每年400元补贴,乡镇专职民调员每人每月1000元补贴,并根据办案情况给予每案100—500元办案奖励。每年年底组织群众对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专职调解员和网格“格长”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与补贴、待遇挂钩,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此同时,切实解决好各级干部在抓群众诉求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长子县坚持以人为本、从县情实际出发,推出了县委常委包乡镇、副县长包分管领域、专项治理小组包专项问题、包项目领导、包项目诉求、四套班子领导包重点案件的“五包”责任制,加大了对群众合理诉求的办理力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为推进“五包”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办主任组成的“四人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落实“五包”责任制的总安排、总协调、总督导。在“五包”责任制中,该县充分尊重基层愿望、充分考虑群众诉求性质和工作需要,成立了“征地纠纷与地质灾害、困难企业职工、城建领域、农民工工资、涉纪信访、涉法涉诉与非访治理、督查督办、责任追究”八个专项治理小组,具体处理全县专项诉求问题。同时,由包项目领导负总责,把研究化解近年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作为“五包”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力为重点项目建设疏通渠道、保驾护航。对于一些重点案件的处理与化解,首先由各乡镇、各部门摸底梳理,对于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协调解决的疑难案件,通过逐级上报,提请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后,按照常委包乡镇、副县长包分管领域的责任要求,逐一落实包案领导,并明确了主体责任和解决时限。此外,还建立了每月专题汇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及绩效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严肃处理,确保了各级干部责任上肩,工作到位。
今年以来,长子县已先后化解了一大批民生诉求和涉纪案件,特别是省市交办案件化解率达到了90%以上。全县信访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呈逐步下降趋势,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明显减少。全县各村民事管理委员会主任、网格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33起,化解1471起;上报各类安全、稳定、民生信息12166条;为群众代理代办各类服务事项8000余件。切实做到了农民诉求“有人理”、农村民事“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