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专题询问社保工作
7月30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我省社会保险工作情况向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恒、雷于蓝、周天鸿、陈小川、陈继兴、黄业斌,秘书长陈逸葵出席会议。省政府副省长林少春到会并讲话。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出席联组会。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我省社会保险工作情况向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政府副省长林少春到会并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杨英提问
粤东西北社保工作影响全省大局
本次专题询问继续实行现场即时提问,由常委会组成人员举手申请,经主持人同意后,提出询问问题。本次专题询问还邀请了汕头、湛江、韶关三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出席,分别代表粤东西北地区就当地社会保险工作情况做相关介绍。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表示,粤东西北地区社会保险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我省社会保险的总体水平,没有粤东西北社会保险工作的上水平,就不能实现广东全省社会保险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因此,要更加关注并着力推动解决粤东西北社保工作的问题,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促使我省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保险是民生整体保障的基础。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与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直高度社会保险工作。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计划是在去年对底线民生保障实施调研的基础上,把监督计划重点放在了社会保险工作上,并运用法定的监督形式,就社保专题开展询问。
聚焦群众声音
询问不古板 应询不讳言
为做好这次专题询问工作,省人大相关委员会对我省社会保险工作进行了调研,省人大常委会近期还就社保专题组织了部分人大代表赴省人社厅开展视察。为使人大代表更充分地发表意见建议,更好地反映群众诉求,省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会结束后还专门安排省人大代表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开展座谈交流。
询问会现场还播放了主题片。据悉,省人大常委会要求专题片不是以表扬为主,而要将镜头聚焦到人民群众对于社保的愿望和建议上,专门找一些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的群众,特别是粤东西北的基层群众,来表达他们的诉求。
专题询问环节,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延续了专题询问会一直以来“直击要害”的风格,直奔主题,连续追问,政府厅官对此也是直面问题,即席回应,现场没有一般的会议那般古板的形式提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省政府有关厅局负责人就事论事,对相关问题的应询毫不讳言,不时还有提问穿插,气氛生动活跃。
养老待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杨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GDP、财政收入在全国都是排第一,特别是财政收入,全国才十几万亿,广东省的财政总收入差不多是1.7万亿,这么高的财政收入与经济水平,但企业退休人员月均退休金的发放水平在全国排名只是第8位,很多待遇在全国都排在后面,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第一,第8名代表什么含义?我们做了调查,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新疆、宁夏、青海这7个省市区,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是直辖市,直辖市不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问题,这个广东是不可比的。西藏、新疆、宁夏、青海这四个省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高原地区,国家在养老金的待遇上已经明确规定了其待遇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补贴、高原地区的补贴和边远山区的补贴,而补贴资金是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的。因此,前面7个地市的情况跟广东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可比的。如果说去除不可比的因素以后,广东的养老金待遇不是全国第8,而是全国第1。
第二,养老金的高低怎么衡量?国际上有一个通行指标,即基本养老金占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国际养老金规定的最低标准是40%,全国的平均标准目前是47.6%,广东的标准是57.2%。换句话说,广东目前的基本养老金的覆盖率比国际劳动组织规定的最低标准的覆盖率高了17点多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了9点多个百分点。
实际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养老金的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是对粤东西北地区困难退休职工,2005年国家连续10年调剂养老金政策,党委政府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广东最大化的原则来算,我们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针对粤东西北地区养老金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托底,粤东西北地区养老金达到700元,2010年达到950块钱。
去年我省还设立了缴费参保年限津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以后,广东的养老金水平,从2004年的769元提高到目前的2197元,增长了1.81倍。其中汕头市增长了2.24倍,因为我们有托底,所以粤东西北地区涨的幅度比全省要高得多。养老金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因为粤东西北发展的短板问题。目前全省的水平还是适当的、合理的,也基本反映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超4600亿
相对未来养老压力不算多
杨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的社会保险工作报告提到2013年全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达到了4300多亿,规模不小,加上上半年增加340亿,一共有4600多亿,这个结余规模已经非常之大了,在全国已经排到第一。养老结余基金这么大,原因到底是什么?对这个结余基金的规模是怎么认识的?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我们的基金到去年底是4394个亿,规模全国第一,资金规模大证明我们的参保数比较大,广东是就业大省和参保人数的大省,去年整个参保职工的大数大概是4100万人左右,远高于江苏、浙江、山东,结余肯定就相对多,这也是历年党委政府抓社保工作的一个结果。这个基金有一部分是参保人员退保以后统筹基金沉淀下来的。广东的参保职工总体上来讲还比较年轻,韶关、湛江是2.5:1,就是说2.5个人参保来养1个退休职工,现在广东全省平均是9个人参保来养1个人。
4000多个亿的结余, 95%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珠三角的就业、经济、参保占比比较高,我省有4000多万的参保人,退休职工大数是407.9万人,这400多万人一年的养老金支出是915个亿。如果4000多万人都退休了,养老金一年等于支出9700多个亿,如果过几年以后只有一半退休,那一年就要花4800多个亿,我们的结余现在只有4300多个亿,还不足以应对一半参保人数将来退休以后一年养老金的支出,所以将来养老金的压力跟挑战还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广东的结余并不大,而是还远远不够,政府应该未雨绸缪,为将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做好准备。
杨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后领取养老金的人会越来越多,缴纳的人会越来越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考虑这个因素以后,现在这么大规模的养老基础,下一步还有没有进一步提高社保待遇的空间?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空间肯定是有的,粤东西北地区的养老水平还是偏低,就目前来讲结余这么大,全省需要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提高待遇。但是,目前养老金的调整是属于中央的事权,但我省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待遇,比如今后我们在落实中央每年的调整政策时能不能利用广东的实际情况争取利益的最大化。
在政策容许的情况下怎么样深化改革和完善广东的养老保险的计划办理,可以在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政策做一些改革和完善。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推进省级统筹,省级统筹至少可以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养老金偏低的短板,也可以适当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它还是有空间,还有工作可以做。
应对企业逃避参保
引入“双基数管理”监管“三招”
胡献(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近期一些实地的调研发现部分制造类、劳动密集型企业未能实现全员参保,不少企业参保意识不强,千方百计逃避参保责任,存在少报缴费人数、瞒报缴费基数的情况,我省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南健(省地税局局长):这个问题在地市确实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难度,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来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要采取两个方面的强化措施,一是费源共管,把将原来一直实行的“单一基数管理”改为“双基数管理”。“单一基数管理”是指按照参保职工的工资总和作为缴费基数。“双基数管理”是按照职工单位缴费总和与职工本人按照个人工资作为个人缴费的基数,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此外,还将强化监督检查,利用目前全省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有利条件,把企业申报缴费的人数进行比对,出好“三招”,一是比对发现疑点就约谈企业,二是定点抽查,三是投诉必查。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来解决应保尽保的问题。
企业参保与否不影响工伤权益保障
胡献(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异地务工人员反映所在企业没有为其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如果发现工伤时,他们应该怎样维自身合法权益?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广东省去年整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大概有3000万,其中异地务工人员大数约2000万,广州没有参保的异地务工人员只有23万多,主要是低端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工伤保险的扩面缴费力度,加大督查,真正维护好劳动者的权益。
对于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异地务工人员的维权问题,职工不幸受到工伤后,第一步要在事故发生的一年以内向社会保险的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认定申请;第二步要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工伤职工可以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第三步是经过工伤的鉴定认定以后,如果企业已经参保了,那么这个工伤职工所享受的工伤待遇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的,如果企业还没有参保,一方面,企业职工可以向企业追讨工伤补偿,如果追讨时有矛盾或争议,可以提请仲裁;另一方面,新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包括省出台的《工伤管理条例》都规定了工伤基金有先行支付的制度安排,工伤职工不管怎么样首先都要先支付,然后再向企业去追讨,无论企业是否参保,职工的工伤权益都可以得到保障。
社保金征管试点三方协同办公
胡献(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现在社保金征收管理涉及到人社厅、财政厅、地税部门,但是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分割,存在着业务数据的分散管理、部门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王南健(省地税局局长):社保金的征收管理包括登记、申报、核定、征收、入库、对账、发放7个环节,现在分别由社保、财税、地税负责,但由于业务管理、业务规程以及信息化程度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信息化还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确实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纳税人很不方便。
从2013年起,我省在河源开展试点,实行社保、财政、地税三方协同办公的新机制,建立三方协同办公的信息共享平台,去年4月成功上线,去年10月在省政府的主导下在全省推广,按计划要求到今年的8月底全省大部分市都能够实现三方协同办公的机制来解决社保金征收管理的问题,不仅能实现三方信息共享,而且也简化了办事流程,办事将更加方便。
社保基金增值保值
连续两年营运收益超6%
许家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我省的社保基金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第一,广东是一个全国人口大省,社会保障的开支也会比较大,对社会保障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第二,企业没有应保尽保,参保的基金、缴费比例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这部分群众将来的社会保障将是以后要面对的大问题;第三,现在90%的社保金都在个人帐户,真正能够用于统筹的只占10%,比如医疗保险,全省结余1000多亿,其中广州市就占了54%,但却不能用来解决韶关的问题,因此,地区不平衡问题也是将来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风险;第四,国家对于社会保险的顶层设计,广东情况的影响很大,在顶层设计时我们要积极参与,提出一些建议,使在顶层设计时能够考虑广东的实际情况,还要尽早做好一些应对的措施,未雨绸缪,来解决好风险这个问题。
许家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如何将结余资金保值增值?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养老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保命钱,广东为全国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做一个探索和创新,联合财政部、人社部向国务院申报,国务院批准以后,由广东省政府跟全国理事会签合同,当时批了1000个亿,用于保值增值,目前增值的收入远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
欧斌(省财政厅副厅长):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我省拿出1000个亿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营运,营运的情况良好,2012年收益率是6.73%,2013年的收益率是6.2%, 1000个亿经过两年的营运之后,2014年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延长3年,一共5年。我们财政部门会同社保部门继续做好资金营运的跟踪工作。社保基金我们还要继续做好保值增值的工作,所以现在各级财政社保基金除了预留两个月的待遇发放,其它的都以最优的结构在银行进行定期存款,现在基本上达到87%,财政部门有职责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安全监管负责。
黄龙云(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请问省审计厅如何避免社保基金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蓝佛安(省审计厅厅长):从2010年开始到2014年我们一共开展了21次对社保基金的审计,其中我们的审计核心就是基金的安全,对于人社和财政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是以前的历史账——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后来有些商业银行破产了,基金造成一些损失,但是后来我们有政策代垫回来。一直以来,基金安全是整个社保审计的重中之重。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的全省社保基金安全是紧盯不放的,一定会保障好基金安全。
大病保险9月底实现全省覆盖
张蓓(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我省实现全民医保以后,群众对进一步提高医保的待遇水平,特别是重特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比较高的期望,请问目前我省医疗保险方面的保障水平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新的举措逐步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
林应武(省人社厅厅长):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广东省应该是全国率先奠定了城镇跟农村、居民跟职工的医疗保险体系的统一,建立起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覆盖了门诊、住院、大病保险。到去年底,整个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了9871万人,超过了户籍人口总数,参保率达到97%。目前职工的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涉及的政策支付比例是87%和75%,但是实际比例稍微低一些,实际比例是75%到64%。
对于这个差别,国际上认可的报销比例是80%,超过80%就有可能出现过度医疗和过度消费的问题,最高的支付限额,城镇职工有49万,城乡居民大概是30万左右。全省有19个市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现在只是广州、深圳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今年9月底前两个市的大病保险将最后完成,实现全省覆盖。
对于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以及“因病致贫”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医保建立和完善为人民群众减轻医疗负担、保障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全民医保以后,人民群众的平均预期寿命从2008年的75.37岁提高到目前76.5岁,大概提高了1岁多。
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第一,通过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广东省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升住院的待遇水平,到2015年职工的医保和城乡居民的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6%和62%,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50万和30万,粤东西北地区的水平要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17年住院比例达到78%和65%,最高限额是60万和40万,粤东西北地区要达到全国前列。
第二,进一步完善门诊保障的政策,进一步扩大门诊特定病的范围,适当提高门诊重特大疾病的报销比例。第三,建立重特大疾病的特殊统筹机制,社保政策是不履行托底功能责任,托底功能责任在政府,社保是保大病、保基本,但我省主动提出来要托底,也做了统筹研究,在实行全民医保,对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定位,比如残疾人、医保、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以后,享受现在政府的医疗救助以后,个人承担如果还比较大,将探索通过补充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黄龙云:全面系统公开社保工作信息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指出,社会保险工作必须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公开,只有公开才能使社会保险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省人社厅要尽快制订实施社会保险工作的公开的制度,省人大常委会将对社保工作的公开情况盯住不放,加大监督力度,让信息公开成为群众监督、专业机构监督、人大监督的最重要的基础。
黄龙云强调,社会保险工作要特别注意经济规律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建设中必须要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两者的一致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能够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社会保险工作如何更好地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促使我省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作出贡献。
副省长林少春表示,省政府有关部门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全面做好社会保险工作,让每一位不同地区的居民都享有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确保社会保险工作始终依法规范运行;省政府将继续推进社保工作开门决策,认真地听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全面考虑各方面的诉求;进一步增强为民意识与公开意识,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积极地推动社保信息公开透明,解决好社会保险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责任编辑: 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