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脱贫“计”

09.12.2015  12:31

              2015年7月底,高平市党委政府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选派46名“第一书记”深入全市软弱、涣散村庄,带领群众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如今,选派的“第一书记”已经驻村三个多月,他们在这些贫困村做了什么,交出满意的答卷了吗?下面,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到田间地头一起去看看。
郜锋:村民急需的是致富项目
              琚庄村是高平市南街街道办事处下属的一个村庄,由3个自然村组成,村民1000多人。
   琚庄村的第一书记郜锋曾有多年乡镇基层派出所工作经历。8月初他到琚庄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不了解村情、民情,怎么能干到老百姓心坎儿里?”
   10天时间里,他走访了一大半村民。也了解到村民急需的就是致富项目!
   与村两委陈文广书记、郭文明主任多次商量后,他决定在村里引进“百亩玉露香梨项目”。三个多月来,项目就是郜锋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现在,村两委规划流转的百亩玉露香梨基地,坑已刨好,树苗两三天内就可种下,三年挂果,可见效益。
   村里有党员,但没党员活动室;有村委会,但并没有严格按规定开展支部活动;有村委会大院,但各种活动场所欠缺。在郜锋的张罗下,现在琚庄村修建了一排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财务室、综治室、值班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两委商量事情、学习读报、村民代表大会、老年文娱活动场所,总算是有个阵地了。“比我自己装修房子还认真,大到预算款项是否超支?小到门槛材料是否环保?门牍悬挂是否周正?事无巨细,什么都得操心过问。”郜锋说。
   冬日暖阳。郜锋随手从车里拿出最新刊发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与村党员围坐在村委会院里的旗杆下念起来——农村就是这样,党建学习、支部活动不拘于形式,不拘于地点。
   采访中,郜锋说得最多的就是——“第一书记”下农村不镀金、不走形式,就是要干实事!第一要让村党支部有阵地,第二要为村民谋致富路。
许斌:让村里年轻人拥有一个“电商”新身份
许斌,是个踏实勤勉的小伙子。他原在高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班,现在马村镇的金章背村当第一书记。马村镇在高平市是排名靠前的经济发达乡镇,但金章背村地处高平西南交界,与沁水、泽州接壤,却是个相对贫困村。村中1300余人,52名党员,村委会和小学同处一个大院。
   在办公桌上,我们看到了许斌的“第一书记日记”。里面忠实地记录了在金章背每一天的所见所感——看到的,想到的,了解到的,与村支书村委主任商量过的,正在着手做的,计划做的……
   李文生,60多岁,是村里的五保户。许斌第一天进村就在他家里走访。
   侯水库今年终于有了一块新的宅基地,规划在村口大路边。跑手续、填表都是许斌帮着做。
   王序兰,41岁,开了十年的小卖部,今年开始“触电”——试着经营“网店”。许斌看到村里有那么多的土特产:红薯、玉米、核桃……却没有更通达的销售渠道。小卖部里只经营着乡村必备的日常用品,怎样能让村里的土产、城里的商品流通起来?怎样让村民了解网店、微商这些新事物?许斌手把手地到村民家,一遍遍演示着开网店的步骤,讲述着网店的便捷。
   越是偏远的地方,越是信息闭塞。鼠标一点,钱就可以到手,这样空对空的买卖,村民们能了解吗?能信任吗?许斌想通过半年的时间,让村里的部分青年拥有一个新身份——“电商”。
   他还跑到邻村,与同期下派的第一书记交流体会,就具体的事件,相互交流看法、做法。
   “几个月的时间太短,我真没做什么。要说变化,就是始于人心,首先从观念入手,与外面的世界接轨。才能有根本的变化。”
              郭玲玲:村民需要扩展视野更新观念
              黄叶河村位于高平市神农镇,是个仅有203人的小村子。第一书记是个女同志,郭玲玲。郭玲玲是高平市文联拿笔杆子的女秀才,写得一手好诗。
   第一次到黄叶河村报到,郭玲玲下了班车后,又走了几公里路才到村里。
   在摸底调查中,郭玲玲了解到,村中好多事情就是当时上级要求办就办了,过后,什么资料都找不到,什么底也没留下。比如低保户资料、扶贫资料等。她开始着手建立村级档案——重大事项相关资料、合作医疗及养老保险资料、粮食直补、救灾救济资料等。看到村委办公室墙皮脱落、老旧破落,在短短三个月里,郭玲玲想办法,新建了三间新办公室,笔者采访的当天,他们刚刚买了涂料,准备粉刷室内墙壁。
   走访中,郭玲玲了解到,原来村里的对口扶贫单位中国银行高平分行已好几年没有联系过。她多次到高平市找相关领导沟通谈判,今年9月份,高平分行给村中每人送来一袋面粉,最多的一家领到了8袋。
   郭玲玲还多次找供电公司和镇政府沟通,最近,黄叶河村刚刚全面更换了村里的线路和电表箱。
   每次回城里,她都带回最新的党员学习资料,新党章、最新中央会议精神、农村发展新产业、致富新经验的报刊杂志,发给党员们一起学习。
   她还带着村里的青壮年到野川镇的天润农业考察参观,椰糠无土化栽培项目、大益循环养殖这些新农业产业化项目让村民开阔了眼界。除了走出去,她还邀请高平妇女创业典型刺绣能手赵翠林到村里现场教刺绣。希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能让村民扩展视野,更新观念。
   通过高平市神农山的旅游公路就穿村而过。守着旅游公路为什么就不能富裕?最近,她琢磨着怎么筹集资金,把毗邻旅游公路的河道治理一下,既是为安全着想,在不远的未来,或许可以傍着旅游公路,开发一些广告宣传项目,为村民带来一些商业收入。
   采访中,三个第一书记都说过同一句话:给农村,给农民做点实惠的事;都提到了实现路径——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改造观念开始。

责任编辑:赵怡敏    审核:赵怡敏    审定:曹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