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扶贫日记

05.01.2017  14:34

  12月21日,冬至,韩乃明放下吃饺子的碗,快步走向高速路下面的涵洞,去和同伴们练歌。老韩是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郝北镇吴家庄村的农民,一年多来,他每天都在这里练歌、学歌。说起自己唱歌的本事,老韩说这得感谢他们村的“第一书记”。“是他鼓励我、支持我,还给我买了书,让我从一个不敢在村里大声唱歌的人,变成了有歌本、有歌友、有歌迷的‘乡村歌手’。”老韩笑着说。

  老韩口中的“第一书记”,就是在晋中市气象局工作四十余年的张进新同志。2015年8月,他来到吴家庄村成为“第一书记”。张进新素来有写日记的习惯,在他厚厚的驻村日记本上,记载了他带领乡亲们脱贫的故事。

  竹篾席子垫土炕,破烂褥子当宝贝

  “2015年8月18日,今天是我作为第一书记到任的第一天,虽然有过思想准备,但吴家庄村的贫穷、发展的困难,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个村共有151人,但常住人口仅仅有30人,大多数为体弱多病的老人。我在村里转了半天,几乎没见到一个年轻人,这应该是开展扶贫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他在日记本上记载着对吴家庄村的第一印象。

  吴家庄村人均耕地不足5分,土地的缺失再加上村里劳动力极度匮乏,2014年,吴家庄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年近七旬的孙维德,祖孙几代都住在这个村子。他家只有一间房,做饭、睡觉都在一起。走进屋里,昏暗的光线,几乎看不见脚下的路,墙壁上熏得都是厚厚的黑灰。土炕上垫着一层竹篾席子,破烂的褥子随意铺在坑上,每天三顿饭就是简单的汤面加咸菜,看了着实让人心酸。但在吴家庄村,像孙维德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好几家,有几户甚至比孙维德条件还差。

  就是这样一个多年贫困的村庄,如何开展接下来的扶贫工作,着实让张进新犯了难。

  修鸡舍养母鸡,走出扶贫第一步

  “村里留守老人居多,干不了重活,那养鸡、养鸭总可以吧。”张进新盘算着如何走出扶贫第一步。

  随后,他便开始到周围村庄、农贸市场实地考查养鸡市场,拜访养鸡专业户、市畜牧局养殖技术人员学习养鸡技术。同时,他向扶贫办申请给村民盖鸡舍的扶贫经费。没过几天,扶贫办决定先资助8户修建鸡舍。

  听到要修建鸡舍的消息后,村里炸开了锅。谁也没想到,多年来一直贫困的吴家庄村,在“第一书记”来了一个多月后,似乎真的要发生改变。然而,鸡舍修建了一半却遭遇资金不足而停工。“资金要是再不到位,鸡舍我可就不修了,我赔不起啊。”村民孙小则着急地说。

  “别着急,咱们分头准备,村里鸡舍先修着,我明天就去找资金。”张进新与村支书孙向高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经过一番沟通协商,最终每户6平方米的标准鸡舍总算建成了。看着鸡舍中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鸡,带头修建鸡舍的孙向高乐呵呵地说:“等这100只鸡苗长大,我一年靠卖鸡蛋就有纯收入4000多元呢。”

  短短七个月,在张进新的日记中先后十一次提到修建鸡舍的问题。寻着他的笔迹,仿佛看到了那个在村里不停为村民脱贫致富而奔走的身影。

  扶贫办实事,吴家庄村变了样

  “资金能提供的帮助是暂时的、有限的,说到底,扶贫工作还是要转变村民思想,让贫困户从依赖走向自立,从怨天尤人变为充满干劲,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模式。”2016年5月20日,张进新在日记中记录下他的期待。

  在他的日记本中,从最初的忧心忡忡,到如今充满信心,字里行间能看到这位“第一书记”的成长。一年多来,经过多方奔走,张进新共筹措资金13.9万元,打了吃水深井、修建了鸡舍、安装了自动气象站并帮助贫困户修缮了屋顶。此外,他还组织晋中市气象局党员干部与30个贫困户“结队子”进行帮扶,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如今,吴家庄村的村容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年9月,吴家庄村的文化广场建成了,村民郝建新激动地说:“自从张书记来了,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有了稳定的收入不说,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我们现在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锻炼身体了!”

  虽然在吴家庄村的生活条件艰苦,但看到村民们在气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变,张进新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