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道德模范、树气象新风】第一书记刘建华:贺家峪村的“及时雨”

21.11.2016  20:11

        每一位道德模范,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都有一段感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形象、鲜活的德育教科书。他们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是他们长期坚持实践道德要求、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的结果,是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科学培养、精心教育的结果,也是山西气象部门近年来大力发展气象文化、气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

——省局局长柯怡明在全省气象部门首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书记刘建华:贺家峪村的“及时雨”

——首届山西省气象部门道德模范事迹报告之一

    与我们印象中的“第一书记”不同,她是个女书记、成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时候已经53岁、头发尽白而言语有力,她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刘奶奶”……

    她就是刘建华。

    2015年8月,任临汾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任的刘建华,被临汾市组织部任命为贺家峪村“第一书记”。8月13日,当刘建华第一次来到贺家峪村的时候,恰逢当地久旱之后的一场雨。于是,当地老百姓开玩笑地说,还是气象局的厉害,一来就带来了一场及时雨。         

    对于这片贫瘠的土地,刘建华的到来,确实算得上是一场“及时雨”。当刘建华开始了解眼前的这个村子时,她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大。对于从事人影工作刘建华来说,要改变贫困村的状况,似乎比改变天气还要难。

    贺家峪村,地处临汾市隰县西南,与永和县接壤,用穷乡僻壤形容这里,一点都不为过。村里的脱贫问题、教育问题、养老问题、产业转变与发展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刘建华的面前。她看着那些贫苦的百姓、看着那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心情十分沉重,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我一定要改变这个村的面貌”,多年的工作责任感使然,刘建华没有畏难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扎根贺家峪村的信念。“要帮就帮好,真心实意地帮”,这是刘建华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她这么说也这么做,让贺家峪村一点点地开始改变:

    以村为家,转变思路谋发展

    驻村伊始,刘建华每天围着村民转,用1个月的时间,跑遍了贺家峪村所辖的6个自然村、近400户人家,逐渐熟悉了这里的沟沟坎坎。走访调研发现,村里的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谷类等农作物为主,经常因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邻村大面积种植“玉露香”梨,农民收入更有保证。

    于是,刘建华查阅资料、邀请临汾市气象局有经验的同事对贺家峪的气候条件进行论证、与当地政府沟通解决水资源问题。通过对各村反复摸底和深入调研,最终在贺家峪村确立了平地里发展蜜汁园、山坡上种植玉露香梨树的发展模式,为村里的发展绘出新的蓝图。

    与民为亲,八方助力解危困

    挨家挨户地探情况、拉家常,是刘建华的工作常态。走访的过程中,当她看到某些农户因缺乏劳力、家徒四壁时,会主动帮忙收秋;面对一些五保户老人时,常常潸然泪下,帮他们洗衣做饭。八月十五,她会自己出钱买月饼,发放给村里的贫困户和孤寡老人。

    刘建华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她四处跑募捐、拉赞助。一年多时间,她先后跑了临汾市民政局、妇联、团委等部门,为贫困户筹资筹物。通过向气象局的职工发出捐助倡议,为村民捐助了不少的衣物、书籍、玩具。当孩子们拿到玩具的时候,她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药四女是村里的特困户,右眼失明,左眼白内障,老伴瘫痪多年,子女们因离异而各奔东西。刘建华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她联系省城眼科医院。医药费不够,刘建华就联系自己的亲戚朋友赞助。在刘建华的帮助下,药四女的眼睛得以重见光明,使这个贫困家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想民所想,千方百计谋福利

    贺家峪是一个地处两山夹缝之间的沟渠村,村前有条小河。多年以来,村民习惯于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河边,导致河水污染、河道脏乱不堪。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为改变这一现状,刘建华身体力行,带领村民清理垃圾,让村里的卫生状况焕然一新。

    刘建华初到贺家峪村时,正值暑期,村里的坡上、河里、树上到处可见到留守儿童的身影。孩子们的父母,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在忙地里的农活,这些孩子在村里没人管,学习、安全是一大问题。“这个问题要赶快解决,一定要解决!”刘建华把情况一一记在工作日志里。经过走访,她发现村里有6名假期回乡的大学生,于是鼓励他们做村里孩子的暑期辅导老师。就这样,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六名大学生也得到了锻炼,村里多了朗朗的读书声。

    急民所急,失散亲人终团聚

    在贺家峪村,有一位操外地口音的智障女,引起了刘建华的注意。后来得知她叫许红娟。经多方了解得知,许红娟是十五年前走失,并误入贺家峪村的。虽然有人收留了她,但却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亲人的焦急和思念是可想而知的。于是,刘建华开始四处奔走,为她寻找亲人。在与许红娟的聊天中,刘建华了解到,她的家在一个叫做“前作头村”的地方,听起来好像是运城附近口音,但模糊的记忆,浓重的口音,要想找到该村确实有一定难度。刘建华开始在网上、地图上大量查找,随后三下运城,实地走访,终于联系上许红娟的家人。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许红娟的母亲在一个月前刚刚离世。

    2015年的中秋节,刘建华放弃了自己回家团聚的机会,安排许红娟与她失散的家人在贺家峪村团圆相聚。许红娟大嫂和二嫂将一面写着“为民排忧解难失散亲人团聚”的锦旗,送到了亲自到运城帮他们牵线搭桥的该村第一书记刘建华的手里。刘建华说,这是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中秋节,许红娟和亲人在贺家峪的团聚,让压在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2016年1月19日,已经临近春节,刘建华依然驻守在村里。她说:“腊月我一直坚守在村里,主要是想和回乡过年的年轻人进行交流,听听他们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并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他们都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2015年,刘建华被评为“感动隰县十大人物”,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中写到:“劲草不择土,落地即生花。”

      刘建华说:“我要做到赤诚,以民为亲、以村为家;我要做到忠城,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我要做到真诚,诚心诚意、服务群众;我要做到虔诚,践行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愧于——‘第一书记’这一光荣称号。”

(策划:省局党办  撰文: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