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才是老人跌倒背后的推手?

21.08.2014  20:55

克图江

目前,包括郑州火车站和郑州东站在内,全国所有火车站均已停售站台票。铁路部门称,这是出于对旅客安全及乘车秩序的考虑。但这一变化却让一些确需接送的人作了难。近日,74岁的张老先生和老伴准备乘高铁从鹤壁返回北京,就因无人陪护,在高铁站内坐电梯时不慎摔倒,导致腰椎骨折。(8月20日《大河报》)

说到旅程,每个人心中的理想都应该是温馨的,加之如今便捷的交通让出行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旅途本应更加惬意几分。

但是新闻中年逾古稀的张老先生的不幸遭遇,让笔者心情凝重了些许,也随之陷入了沉思。究竟在这样的事故中谁应当担责,谁才是事故的真正推手呢?

很多网友在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指责铁路部门。铁路方面取消站台票是否真不可取呢?取消站台票,进站乘客少了许多,避免造成过多的拥挤,也避免了月台的“负荷”,有效防止拥挤人流被负压吸入轨道,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另外,假借送人之名强行上车补票的旅客我们也有所目睹,取消站台票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车厢超员。相信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

随着站台票的取消,各个火车站的爱心送站卡都已经浮出了水面,只要是特殊情况都可以凭有效证件办理。笔者疑惑,是否一张简单的卡片就真能阻挡了送站的热情?另外,许多火车站都有专业提供服务的队伍。我们退一步想,老人确实可能不舍得多花了那几元的服务费用,但是老人的家属为何也不舍得花呢?据消息称,北京站停售站台票后预计每年将减少400万元收入,看似为了公共利益做了亏本生意。可能要为此多花钱,这事听起来就让人很别扭,送站的家属自己也就麻痹了。

有过候车经历的我们,并不陌生每次放客之后,人流便如同开闸的潮水涌向列车,当今社会进步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却越来越少。我们扪心自问,是否曾有过面对老弱病残,欲出手终究没有出手的情况呢?可能有人会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多次上演的“扶不扶”的故事让我们不寒而栗。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缺少了沟通,就不能保证最基本的思想通畅。相信,只要能有人同张大爷搭上一句话,或者是张开一张保护的手,老人也不会遭遇到不幸。

所以笔者认为,事故的发生终究应该同和谐社会下每况愈下的冷漠人情好好算笔账。

有诗曰:“应该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古人且知道做事、做人要交心,为何我们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带着感恩的心去行善,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