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科普教育基地”系列报道之太原动物园

22.09.2022  07:32

白蚁大厦”内部结构切面模型。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大熊猫为什么叫食铁兽?”……参观完动物园的萌萌意犹未尽,还不停地向爸爸发问。于是,爸爸带着萌萌走进了位于动物园南边的科普馆。

  从寒武纪走到白垩纪,数亿年的生物演化被浓缩在咫尺之间;从亚洲观看到非洲,几万公里的动物生活实景映入眼帘……在这里,可以了解生物和生命的由来,感受造物的伟大与神奇。

  揭秘自然 学生存之道

  “爸爸,你快看,这个土堆是什么?”刚走进“动物之美”主题展厅,萌萌就被一个高一米多的土堆吸引了。“这是白蚁为自己建造的房子。”爸爸一边看简介一边答复。“小白蚁能建这么高的房子,太厉害了,它们是怎么做到的?”萌萌围着“蚁穴”标本转了一圈,仔细端详。

  “这个土堆是非洲白蚁的蚁穴。一只非洲白蚁体长只有一厘米多,力气微乎其微,但是无以数计的白蚁一起劳作,能量惊人,能够筑起高达9米的蚁穴。白蚁被称为‘动物界的建筑大师’。”科普馆科普宣教讲解员胡涛为孩子们详细介绍着,蚁穴外表看上去似乎松散、不堪一击,其实很坚固,这些黏土中混合了白蚁的唾液、排泄物,风干后硬得如同混凝土,既防雨还抗晒。

  “蚁穴被称为‘白蚁大厦’,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内部结构。”胡涛手指向右侧橱窗里的蚁穴内部结构切面模型,讲道:“蚁穴内部都有一个主巢、几个甚至十多个副巢,它们之间有通道相连,而且朝向都是赤道,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能保障必要的通风和保持舒适的温度、湿度。这种‘绿色节能’的空调系统,已被很多建筑学家参照应用到人类建筑中。据了解,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东门大厦’、英国诺丁汉的税务中心大楼等建筑都借鉴了‘白蚁大厦’的冷却建筑原理,可提高冷却效果,降低成本。

  “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发明与动物息息相关。如飞机的发明,与蜻蜓有关;道路红白条警示牌与胡蜂有关。”胡涛话音刚落,孩子们连连感叹:“动物世界太神奇了,给人类的创造活动带来这么多灵感。”“太牛了!”“好厉害!”……

  穿越时空 看生物进化

  “人类是从哪儿来?”“生物是怎样进化的?”面对孩子们的灵魂拷问,该如何回答?带着这些疑惑,孩子们跟随胡涛来到“多彩生命”主题展厅。

  在弧形走廊中央,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玻璃展示区格外显眼,思鲁克仿真鱼、中国大鲵、虎纹蛙、凹甲陆龟……各种生物标本按进化顺序陈列着。“这是生物进化长廊,形象展示了地球生物的进化过程。”胡涛说,“这是科普馆的特色之一。

  上小学三年级的赵一博却被一旁的动物完整骨骼标本吸引了。他把脸贴在橱窗的玻璃上,认真观察着动物的骨骼,嘴里还念叨着:“动物的牙齿骨骼确实不一样,熊猫的牙齿骨骼是扁平的,狐的牙齿骨骼是尖的。”一旁的妈妈顺势问:“牙齿骨骼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通过看牙齿骨骼形状,可以判断它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这次终于看到实物了。”赵一博开心极了。

  “孩子平时喜欢看动物世界之类的书籍,总有一堆‘为什么’要问。今天特意带他来科普馆拓展一下知识。”赵一博的妈妈说,“参观学习就是一种探索,探索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的探索,孩子特别享受这个过程。

  “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而成,是很艰难的,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使生命出现夭折。馆内陈列着约200个动物标本,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近距离感受、感知动物世界的奇妙,生命的美好。”胡涛表示,“好的标本会‘说话’,可以让孩子们在标本的参观中去探求知识的奥秘,启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

  身临其境 捕捉生态美

  绿草茵茵,流水潺潺,斑马闲庭信步,长颈鹿细嚼嫩叶,慵懒的猎豹沐浴着阳光,非洲的雄狮正在捕猎,眼前这些奇妙的景象一一呈现在科普馆“未来在我手中”主题展厅。

  “这里通过不同动物的组合,营造更具沉浸感的场景。”科普馆科普宣教讲解员王建华说,“生态系统复原场景是科普馆的探索和创新。希望孩子们能更加真实地了解动物的生活状态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景观。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在选择动物品种时,工作人员也下足了功夫。来自热带疏林草原的狮子、猎豹、鸵鸟,北方针叶林的驯鹿、黑熊、东北虎、狼,湿地生态系统的东方白鹳、麋鹿、雁……动物品种全,分布区域广,多维度呈现了自然之美。

  “在沙漠、南极这种极端环境下,还有动物可以生存下来,太神奇了。我喜欢湿地生态系统的动物,特别可爱。”7岁的宋雨霏不禁感叹动物世界的神奇,“我们要好好保护生态环境,不然动物们就无家可归了。

  今年7月至8月,太原动物园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如虎文化展、动物摄影展、黑猩猩育幼成果展、科普讲座……孩子们参与热情高涨,仅科普馆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

  “在这里可以看实物,近距离体验动物之美、自然之美,孩子们心中的所有疑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王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