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平稳较快增长

19.06.2014  12:36

内容提要:近年来,山西经济受宏观经济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私营单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业人员持续增加,平均工资快速增长,投资持续平稳增长,已经成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西私营单位发展现状

2013年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0.8万人,同比增长17.1%,增速在全国排第6位,在中部排第3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7580元,在全国排22位,在中部排第4位,同比增长17.6%,增速在全国排第7位,在中部排第2位。

(一)就业人员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2008年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105.8万人,2013年就业人员增加到200.8万人,增加95万人,年平均增长13.7%,超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增加的数量,除了2009年金融危机就业人员减少外,其他年份每年保持17%以上的增长速度,私营单位已经成为我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分行业看,2008年来,私营单位人员增加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建筑业增加21.9万人、制造业增加21.2万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14.8万人、采矿业增加13.2万人、住宿和餐饮业增加8.6万人、房地产业增加2.9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2.2万人。

(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快速增长,年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超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增速

2008年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3586元,2013年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7580元,年平均增长15.2%,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非私营单位。

分行业看,2013年平均工资排前五位的行业是采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制造业,分别为37694元、34975元、31987元、29185元、27348元。2008年来,年平均增速排前五位的行业是,房地产业增长19.4%、金融业增长17.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6%、制造业增长16.2%、采矿业增长14.7%。

(三)私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2008年私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80315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0.5%,2012年私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为14654482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16%,比重逐年上升,私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40.1%。

(四)在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中,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多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且平均工资差距较小。

2013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多于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多1万人、9.4万人、9.3万人、3.6万人、1.9万人。尽管所有行业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都大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但在部分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中年平均工资差距很少,房地产业差距仅850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差2246元,住宿和餐饮业差2347元,批发和零售业差6824元,建筑业差7534元。

二、私营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比重偏低

2013年,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占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3.3%,与全国相比,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4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占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比重在全国排19位,在中部排第5位,与最高的安徽相比,差31.2个百分点,仅比最低的湖北高0.7个百分点。

(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占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重偏低

2013年,山西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占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重为59.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在中部排第5位,比最高的湖南低5.3个百分点,仅比最低的湖北高0.4个百分点。

(三)部分行业中的私营和非私营平均工资差距较大

2013年,私营和非私营平均工资差距较大的行业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差36236元、金融业相差32754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相差32340元、采矿业相差30939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差2812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相差24737元、教育相差20710元。

(四)私营投资的比重仍然偏低,投资领域相对狭窄。

尽管近几年山西私营投资的比重一直在增加,但比重还是偏低,投资规模偏小,投资的领域相对狭窄。2012年山西私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全国排第20位,在中部排末位,比排位最高的江西差17.3个百分点,比排第5位的湖北差9个百分点。

三、发展私营经济,拓宽山西就业渠道,提高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收入的几点思考

(一)降低准入门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出台鼓励私营单位发展的政策措施

新公司法的实行为私营单位降低了准入门槛,为私营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私营单位发展的种种壁垒并未完全消除。一些不利于私营单位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继续减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创造更有利于私营单位发展的条件。

(二)开放更多市场,扩大私营投资领域

数据显示,尽管19个行业中除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外,其他18个行业都有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但在一些行业中,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差距很大,有的行业中只有很少的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如金融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各级政府应出台有利于民营资金进入更多行业的有利政策,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引导民营资金进入市场。

(三)扩大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应积极出政策、想办法为中下企业、私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比如加大私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中小企业服务。(山西省统计局  人口处)(责任编辑:张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