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七类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要购买 让服务实现市场化
政府不再“包揽一切”,而是利用财政资金,让服务实现市场化
7月16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暂行办法》出台。今后,七类社会工作服务,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向专业的社会组织购买。
长期以来,社会工作服务主要由政府直接提供,“包揽一切”的传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市场上的各类专业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并不是万能的专家。为此,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方向。“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市场化、契约化方式,面向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一项制度安排。”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与政府工作人员相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更专业,他们可以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协调、社会功能修复和促进个人与环境适应等在内的专业服务。
今后,政府将按照编制预算、项目审批、组织购买、签订服务合同、指导实施的程序购买服务。“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后,政府不会成为‘甩手掌柜’,政府及部门的责任不会推脱、放弃,而是会更加明确和重大了。”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将建立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估制度,形成完善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料档案,制定专业服务、资金管理及绩效评估指导标准,以此保证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质量。(记者王也)
○链接
七类社会工作服务
●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服务;
●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缓解生活困难,构建完善的社会保护与支持网络;
●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代际沟通等服务;
●帮助药物滥用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艾滋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纠正行为偏差、缓解生活困难、疏导心理情绪、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围绕各类受灾群众的经济、社会、心理需要,开展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社区重建、资源链接、生计项目开发等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受灾群众重树生活信心、修复社会关系、恢复生产生活;
●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帮助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