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美景再现
湖光山色,水光潋滟,沿着汾河岸边走一趟,既能看到不同色彩的人工湿地,还能欣赏白鹭、黑鹳、苍鹭等几十种珍稀鸟类。太原汾河沿岸水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硕成果,是太原力保一河清流,超常举措下不断提升的水生态治理能力,更是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治水答卷。
前所未有的攻坚战
“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11月24日黄昏时分,寒冷的天气挡不住人们欣赏“汾河晚渡”的美景。“站在这里,想象过去人们日落时分乘舟过河的古晋阳美景,深切地感受汾河生态环境治理的不易。”市民周先生说。
曾几何时,由于开发过度、植被破坏、采砂排污,汾河太原段一度出现过“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现象。为了再现碧波清流的美景,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后,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全面消除汾河劣Ⅴ类水质的总攻令。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汾河流域太原段在今年6月已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时下,站在汾河清徐段远远望去,鸟儿自由翱翔,湖面波光粼粼,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美景背后的艰辛难以言说。”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国考温南社断面水质的改善标志着这场攻坚战的胜利。2020年6月与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相比,国考温南社断面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氨氮、总磷分别下降了97.63%、92.66%。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1至9月,太原市地表水综合改善率37.96%,名列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第八名。
一泓清水的新景致
吃过午饭,孟小萍和几个老姐妹,相约去冶峪河边的广场上跳舞。以前,冶峪河是条有名的“臭水沟”,武家庄社区被夹在晋阳湖和冶峪河之间,遇上暴雨,两边都是悬河。如今,武家庄社区整体搬迁,冶峪河沿岸变身为绿色长廊,防洪能力百年一遇。
冶峪河的变迁,是太原市实施“九河”综合治理的生动写照。
作为汾河流域治理的一项重头戏,围绕提升汾河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太原市近年来实施“九河”综合治理工程,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通过对上游水土保持及河道治理、水系的雨污分流、绿化的提质升级以及地下管线建设,以往“九河”沿岸每天产生的约20万吨生活污水,已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解决了城市污水直排汾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建城区内还有20处黑臭水体也得到综合整治,有效保障了汾河流域太原段水质的全面好转。
河畅景美的新画卷
走进娄烦县石峡沟汾河干流的人工湿地,河水清清,小径通幽。“这是一片复合人工湿地,净水效率非常高。”市生态环境局娄烦分局工程科负责人高志强说。
为加快汾河沿线的生态治理和修复,我市以汾河上游段(娄烦至上兰)生态修复与治理、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太原区)两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汾河干流两岸边山绿化、水土保持及景观工程,涵盖了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五大类、13个小类的40个项目,治理面积274.19平方公里,总投资33.12亿元。
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先行示范段工程的施工现场,一排排大型机械正在进行河道主槽拓宽疏浚、堤坡放缓等,全长13.5公里的生态治理修复,将建成郊野湿地生态长廊,使汾河美景继续延伸,为全省“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汾河涅槃的“太原经验”
初冬时节,午后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时有白鹭等野生水鸟翩然起落,成为汾河岸边的一道风景。
为了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汾河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作为打好污染攻坚战的头等大事、交账工程,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清宇亲自指挥、全面部署、全程督导,形成了宝贵的“太原经验”,让汾河太原段水污染治理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山西标杆。
治理过程中,及时调整治水思路,由过去以污染源排放达标、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为目标的单一治水措施,转变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系统治水综合施策,基本实现了让母亲河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围绕“水量丰起来”,大力实施了调水、治水、改水、节水、保水“五策丰水”;围绕“水质好起来”,统筹推进饮用水、流域水、地下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围绕“风光美起来”,落实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五项要求”,努力把汾河太原段打造成为城区段与农村段有机衔接、乡情野趣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景观长廊、休憩长廊、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