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财政厅在规范中不断加快推进PPP
为了在规范中加快推进PPP,促进PPP服务山西转型发展,两年来,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举措,及时成立了山西省公共服务领域PPP工作机构,在构建体制机制、配套政策制度、设立支持基金、推动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拓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交通运输、水利水务、污水垃圾、文化旅游、医疗养老、教育体育、生态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PPP改革,作为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政府投资而言,PPP模式,更加注重项目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加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加注重绩效评价和财政资金效率,是财政投入方式的重大创新与改革,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一个时期,对于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充分发挥PPP后发优势,助力山西转型发展。2018年省财政厅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鼓足干劲,在加快发展中规范。PPP对于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省PPP入库项目数量、投资额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后发优势逐渐显现,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建设的需求,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为此,继续加快推进PPP项目,仍然是我省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切实抓好PPP项目的筛选、识别、准备等工作。
二、遵章守律,在规范中加快推进。为了规范推进PPP,做真正的PPP,财政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特别是最近出台的92号文件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在规范中进一步加快推进PPP项目。统筹论证新建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好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坚决防止评估论证弄虚作假、流于形式,项目过度投入、不可持续的问题,把控好财政支出风险;严把PPP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严守底线,坚决防止将商业和纯工程项目包装成PPP进行融资,坚决剔除不规范的PPP项目;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细化绩效考核标准,完善按效付费机制,优化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对无运营内容、无绩效考核机制、社会资本实际不承担建设运营风险的项目,政府财政部门坚决不得安排财政资金。在规范中加快发展,不断提高PPP项目质量和效益。
三、互动对接,在合作共赢中推进。目前,我省向社会公开推介234个项目,总投资3541亿元,涉及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水利建设、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对拉动全省经济发展、满足公共服务领域供给需求都具有重大作用。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规范参与PPP项目,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共赢。
四、搭建桥梁,成立PPP促进会。省财政厅在充分借鉴各省财政厅成立PPP管理中心做法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思路,本着“加强引导、有效服务、规范市场”的原则,在不增加编制、不增加经费、节约政府资源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成立了PPP促进会,为政府和市场搭建起了全面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同时,全力打造政策执行平台、政策宣传平台、行业自律平台、项目信息发布平台、咨询服务平台,把PPP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转型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