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09.05.2017  13:01

本报讯 (记者 张云)5月5日下午,省长楼阳生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49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加大人才投入、创设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高建民,副省长郭迎光、王一新、王赋参加。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强化企业管理,健全诚信体系,有效防范处置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和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底线,构建良好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一是通过监测管控重点行业企业、发挥债委会作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方式,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二是健全关联担保贷款监测台账,摸清底数,分类处置,有效化解担保链风险。三是采取清收不良、机构互助、引入存款保险等措施,处置化解农村金融法人机构风险。四是发挥政府、企业、银行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应对流动性风险。五是强化行业监管、风险排查、打击处置和宣传教育,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六是实行准入管理、“穿透式”监管和分类整治,防范遏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七是密切关注证券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各类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的风险防控,妥善处置金融市场风险。八是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落实属地责任,稳妥应对各类突发金融事件。会议要求,领导干部要学金融、懂金融,提高运用金融知识和工具化解风险隐患、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是责在当代、功在千秋、利在子孙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在继续抓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同时,切实抓好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等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抓紧编制唐河、沙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规划,通过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要结合每条河流的地理特点、气候情况、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要下大气力解决河流废污水排放、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地水质下降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要全面落实河长制,压实市县主体责任,强化省直相关部门规划指导职责,加强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建设。要积极探索修复开发建设新模式,把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会议通过支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财政政策措施,决定出台10个方面40条财政支持政策。一要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环境,对引进的驻晋工作院士给予1000万元科研经费、200万元安家费和每年40万元工作津贴;对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500万元科研经费、100万元安家费和每年20万元工作津贴;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补助,完善人才公寓、随迁配偶生活补贴等保障措施。二要创新增加知识价值与开放搞活的激励机制,设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幅度提高到70%以上,扩大高校、科研机构经费分配使用和政府采购自主权。三要完善引导投入与尊重人才的奖励制度,对人才投入、研发投入强度排名前列的市县、企业,以及高级技师、技术能手、首席技师、金牌导游等优秀人才和团队给予奖励,营造全社会崇尚人才尊重人才鼓励人才的浓厚氛围。
      会议通过我省招商引资政策,包括要素类和产业类政策224条,其中国家和我省已出台政策177条,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新创设政策47条。要求公开发布、加强宣传,对标一流、动态调整,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会议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以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入企服务常态化等九大专项行动为切入点,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会议原则通过我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动物防疫条例(修订草案),决定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