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不能只“救火”

25.01.2016  13:08

  你是不是曾体会到,某种火锅或者面皮等特别好吃,吃了还想吃?而且,隔了一段时间不去就想得慌?食品里这“给力”的味道,有可能是因为被添加了特殊的香料——罂粟壳。罂粟是提炼鸦片等毒品的原料,罂粟壳中含有吗啡等物质,非法种植买卖、在食品中添加都被明令禁止。1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通报了35家涉嫌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罂粟壳的餐饮服务单位。

  罂粟壳内的“有毒物质”虽然含量不大、纯度也不高,但其成分同样包括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人们吃了含有罂粟壳的食品,开始是“吃了还想吃”“一吃忘不了”,产生依赖性后“不吃也得吃”,长期食用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罂粟壳入调料现象,凸显出经营者见利忘义、利欲熏心、处心积虑,也暴露出我国食品生产经营者呈“多、小、散、乱”的格局,产业结构还有待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还不强。经营者在食品和饭食中随意添加罂粟壳,是经营者见利忘义的结果,更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结果。

  监管部门常常承担着救火队员的角色,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在常态性的监管上做得严重不够。类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消费者信心和食品行业发展。网友“云中无俗韵”在百度贴吧里说:“一个成熟的市场,监管触角应是无处不在的。

  从源头上杜绝“罂粟壳加料”,不仅仅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更是禁毒问题,对这个问题应足够重视。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与禁毒问题上,并不缺少法律法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因此,严惩不法商家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问责不作为的监管者。监管部门要有效监管和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者,倒逼市场主体向上向善,在源头上控制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全方位地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市场、政府、消费者、技术多位一体的“社会共治”网络,在商家头顶悬挂一顶“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效防患于未然。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