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可持续的精准扶贫路径——武乡“资产收益扶贫”启示录

14.03.2017  02:36

  如何激活贫困地区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将它们变为资产,让它们真正惠农富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2016年9月,长治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资产收益扶贫整市推进试点市。其中,武乡县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以资产股权为纽带,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和政府贴息贷款入股形成股份等模式,赋予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更加充分、有保障的资产收益权,拓宽了贫困村和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

   A 做法:

  “龙头企业+产业+村集体”“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变沉睡资源为活跃资产,使资源要素叠加效应显现

  3月7日,武乡县蟠龙镇龙湍村村民郝留旺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我入股了村集体的肉鸡养殖小区,并担任饲养员。短短4个月,分红1200元,工资6600元。
  贾豁乡62岁的村民崔效文和老伴精心保管着他们与武乡县大山禽业公司签字的“股权授权证明书”,上面明确写着他在大山禽业公司持股金额为3万元,每年保底分红标准为10%。对于2004年就患胃癌的崔效文来说,这意味着今后无论大山禽业公司是否盈利,每年都有一份保底“现钱”。
  武乡,中国红色革命之乡,自然资源丰富,人民吃苦耐劳。然而,贫困如影随形。随着扶贫攻坚战打响,各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来到了武乡县。如何利用好这些资金,如何把农民手中细碎、分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资产,整合到优势产业平台上,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武乡的扶贫攻坚,也需要撬动者。
  经过多方考察,广泛征求民意,在武乡发展多年的三大农业龙头企业——大象集团、大山禽业、多维牧业分别同入股贫困村达成合作协议:扶贫资金转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资本金后,以现金投入企业,形成股份;企业每年向村集体按投入资金的10%分红;村集体均不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不承担企业风险;三年到期,企业一次性归还本金。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得到实惠,武乡县政银企联手,采取企业担保、政府贴息、银行放贷的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打造了“大山富民贷”和“大象富民贷”。只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申请贷款,大山禽业或大象集团均可出面担保,所贷款项转为贫困户持有的资本金后,直接注入大山禽业或大象集团,大山禽业或大象集团每年以贫困户所投资金的10%分红,贷款由武乡县政府贴息。
  66岁的贾豁乡贫困户籍玉珍和老伴陈叶兰,刚开始也不相信这样的好事,怕大山禽业倒闭钱打了水漂,犹犹豫豫中签了合同。后来拿到分红钱的老两口儿可高兴了。
  大山禽业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农户入股的120多万元资金,在贾豁乡长达7公里的龙王岭上建起生态牧养鸡基地。除了资金入股,当地农民还用旧村山林、退耕还林地、窑洞民居、水利设施等折价入股。就这样,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成了股东。往日荒无人烟的龙王岭,随着100个鸡棚建成,近5000只牧养鸡的到来,变得热闹非凡。
  与大山禽业不同,三里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山西省著名商标“翻得高”牌黑花生品牌优势,吸纳农民土地资金入社入股,按照“资金入股,配股到户,保底分红,脱贫转股,共享收益”原则,量化股权投入合作社,把贫困户的土地作为股金在产业发展中滚动积累,贫困户直接拿分红。
  “龙头企业+产业+村集体”“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以资产股权为纽带整合资源使叠加效应凸显,不仅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同时也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B 成效:

  村集体收入破零,百姓走上致富路,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

  “这可是咱村20多年来的第一笔收入呀!”武乡县大有乡河西沟村在收到大山禽业1万元分红后,村党支部书记郁存印在该村支部会议上高兴地说:“我们遇上了好政策,碰上了好企业。
  像大有乡河西沟村,村集体经济长期面临“无钱办事”难题的村在武乡比比皆是。武乡县洪水镇湾则村地处大山之麓,山大坡陡资源缺,全村92户就有42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140口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武乡县灵梓种植有限公司,发展起食用菌种植业。2016年政府补贴的15万元“切块”资金到账后,贫困户不约而同地将资金量化后入股了该公司。经过几个月的运营,该公司就完成第一次分红。“没想到呀,咱什么事也没做,还领了人家276元。”60多岁的胡校文红着脸告诉记者。
  武乡县蟠龙镇龙湍村27户贫困户、81口人,采取每人1000元的入股筹资办法筹集到启动资金8.1万元,入股村集体肉鸡养殖。
  “以往,一些村没钱办事、无力发展,集体经济‘空壳化’严重。资产收益扶贫,让村里在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了。同时,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人们抢抓机遇,自主探索创业的热情被迅速点燃。”武乡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王爱民介绍。截至目前,已有62个村入股大象集团,20个村入股大山禽业,4个村入股多维牧业,累计入股资金1914.57万元。参股梅丽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的每户贫困户今年预计可增收1200元。
  “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带动群众脱贫摘帽早日小康。而且,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有利于我们公司解决土地、资金、人力等问题,是一个双赢模式。”大象集团武乡公司总经理郭小奇告诉记者。
  2016年,武乡县脱贫户数达3386户9650人。其中,通过生产发展脱贫3173人。

   C启示:

  扶贫开发、企业壮大、乡村发展三方互促共赢值得推广,同时还需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未来资产保值增值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转为村集体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有能力、有扶贫意愿、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效果好的企业或农民合作社,打破了扶贫资金‘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精准程度。农民和企业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互动更好了。”在武乡县县委书记胡坚看来,资产收益扶贫有助于改变产业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调动各方利益群体积极性以及解决退出机制等。
  一直以来,扶贫资金始终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一些地区把扶贫资金直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或者买一些牲畜、家禽发放给贫困户,由于没有产业支撑,一两年之内脱贫的贫困户很容易返贫。而一些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因为遭遇资金瓶颈,无法获得长远发展。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与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相遇,就为资产收益扶贫提供了环境。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旭强也表示,将财政支农资金转化为贫困户所拥有的财产,为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者提供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渠道,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形成了扶贫开发与乡村发展互促共赢的格局。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具备长期脱贫和发展的保障。对于失能、弱能的贫困群体来说,有股份、有分红、有租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鼓足了精神。无疑,资产收益扶贫是一种长久的、可持续的扶贫模式。
  当然,赵旭强也指出,不管实施哪种方式,都要加强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如果入股资金主要来源始终是各类扶贫帮扶资金,这就意味着贫困群众收益的多少直接取决于扶贫资金投入的多少,长期若无其他资金或者资本投入,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还不利于贫困群众获得更多收益。
  胡坚认为,当下的扶贫是在收入上体现,长远的扶贫要在产业、就业上体现。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加强监管,帮百姓选好合作伙伴,保证所入股的合作社(企业)是有实力的、经营良好的、健康发展的。同时,各种体制机制保障必须给力,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村集体和村民投资的安全性,最终保证脱贫增收目的的最终实现。(王秀娟)

我省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和山西省气象局6月8日18时5太原新闻网
特色民宿有点火 暑期“情怀经济”催热特色民宿
  田园情怀、窑洞情怀、大院情怀……如今,太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