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山西大同:大旱当前 滴灌护苗显威力

01.09.2014  21:00

      大旱面前,就在山西大同众多农民都在为减产而担心的时候,当地的土豆种植大户刘占平的田地里,确是一片长势茂盛的景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们去看一下。

      刘占平是山西大同新荣区的一位土豆种植大户,种有一千多亩土豆。受干旱天气影响,老刘家种植的一些地里,秧苗枯黄,面临减产。

      山西大同新荣区森旺农机合作社负责人 刘占平
      刘占平:多数已经死了,它这个亩产也就四五百斤。现在你看很小了,都不大。一窝它现在就一个。
      记者:一般一窝能揪几个呢?
      刘占平:一般都是六七个,五六个正常的话。
      记者:那个那么小。
      刘占平:这个都已经死了,你看。
      与这片没有生机的土地只有一路之隔的,确是另外一番景象。这片土豆地让老刘在大旱之季稍感宽慰。
      刘占平:今年虽然旱,咱们区的水利局给咱们配套了膜下滴灌,它这个产量一亩地预计能达到6000斤,那边是500斤,所以相差很多。
      老刘提到的这种膜下滴灌技术,是利用管道上的滴头将水一滴滴渗透到农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大同市新荣区是今年首次推广这种节水设备。老刘的850亩土豆地成了试验田。老刘介绍,普通的漫灌每亩地一次要浇80吨左右的水,而这种滴灌技术,一亩地只需要25吨水,不到漫灌的三分之一。至于成本,老刘也算了一笔账,接头还有横的那个主管线,主管线一亩地大概就是在150块钱。
      记者:那你能接受吗,这个价格?
      刘占平:这个价格你根据对比来说,安上就比那个效果强多了。它6000斤(每亩地)1斤7毛钱,(收入)4000多块钱,减去100多块钱,还是合算。

      虽然滴灌技术在老刘这儿倍受欢迎,但对其他一些小规模种植户来讲,打井、铺设管道和后续维护等方面,也面临一些障碍。

      山西大同新荣区破鲁乡黄土口村村民 李拴桃
      李拴桃:3亩土豆不值得(安),咱们庄户人成本高。成本高就承受不起。一家这一片地他一亩他二亩,有的人就不愿意做,你就还做不成。

      山西大同新荣区水务局局长  徐恩军
      徐恩军:把老百姓这种或者是他们自己十家八家散户变成一个合作社集体户,推广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政府部门,前提就是把基础设施做好。

      徐局长介绍,今年膜下滴灌技术全区试点了1000亩,面临旱情收成明显,新技术的推广也给周边群众上了一课。

来源: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