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改建:由建设路竣工通车忆起迎泽街的修建
9月16日,太原建设路历经半年改造,竣工通车。笔者坐车而上,不禁为这样的大手笔改建由衷赞叹。虽然尚待绿化、美化、亮化,但一路上立交桥横跨的壮观、上下起伏的酣畅,已然物是路非、换了人间,不由感慨顿生、由衷赞叹。
巧合的是,也恰在此时,有报纸刊文:《太原,能否在迎泽大街为老市长岳维藩塑一尊铜像?》。当然,这不是媒体授意、更非官方所提,而是普通市民的想法和建议。
文中说,今年是岳维藩诞辰100周年,太原王先生近日建议,希望在迎泽大街上为他塑一尊铜像。因为正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有了堪称城市道路建设经典的迎泽大街,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老市长。
报道中,一位80后姑娘的话同样感人。她说:“听爸爸讲,迎泽大街是岳维藩在饱受争议的情况下力主修建的,历经这么多年的城市规划改造,至今依然壮丽。我支持为老人塑像,让更多的人记住他。”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八旬老人刘先生。他说,我做外宣工作多年,接待过不少外籍人士,他们无不对迎泽大街的宏伟气势赞叹,这可都是岳市长的功劳啊!今年清明节去天龙山,还特意到他墓前祭拜……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太原市民何以赞美岳维藩?因为他的名字,与迎泽大街联系在一起。而一提起迎泽大街,不仅到过太原的人难以忘怀、大为称赞,太原这座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是引以为荣、为此骄傲。
岳维藩已经离开我们28年,不仅百姓没有忘记他,更有人到墓前祭拜他。而人们一看到迎泽大街,更是不由不想起他。这就如同:今天,见兰考泡桐,就会想起焦裕禄;到大亮山林场,就会想起杨善洲;闻寿光蔬菜,就会想起王伯祥;看晋东南蚕桑,就会想起孙文龙……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仅建功在当时,而且立业为后世。岳维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城市规划上,要有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思想。”迎泽大街的建设,就是用这种思想建成的。
所以,当我们今天站在迎泽大街上,看到那潮水一般的车流时,怎能对岳维藩博大豪迈的气魄、高瞻远瞩的眼光,不由衷赞叹呢?相比之下,又怎能对之后一些城市规划建设中,比比皆是的鼠目寸光、短期行为,不扼腕痛心呢?
其实,岳维藩的了不起远不止于此。他顶住上访,从保护文物出发,修缮太原的象征——“双塔”。而他为官清正廉洁,同样有口皆碑。他官至副省长,却从不用公车、公款接待客人,朋友、客人都是在家中设宴接待,甚至用个人的钱请公家客。
再者,群众爱戴岳维藩、怀念岳维藩,亦非始于今、在于今。1985年,他病重期间从北京转回太原,友谊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挥泪陪伴,直至其追悼会结束方离并。追悼会原定只有亲戚和党政人士参加,可许多市民自愿组织起来为他送行,为他流泪,久久不肯离去。
城市的发展,需要好好建设,更需要好好规划。以岳维藩的功绩,普通市民建议为他塑像并不为过,但纪念和褒奖只是其次,教育和激励才是首要。如果只是为了纪念,一年多里,太原新的建设路横空出世,府东街、府西街,并州路、坞城路完成改造,中环打通、外环通畅,新火车站落成、大型立交桥飞架迭起……还能有什么会比这更让老市长欣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