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区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

14.03.2017  11:06
家庭教育 学区 孩子 教育 重新 不能 南方 日报 问题 家长

近日,一则题为“北京小学学区房25万元一平方米仍抢手”的新闻,再次挑起人们的敏感神经。现实生活中,学区房正成为诸多普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全国人大代表高阿莉认为,买“天价学区房”,不如改善家庭教育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买不起学区房的破解之道是改善家庭教育?不少人之所以会有这个疑问,可能是没有充分理解高代表的原意:无论买不买得起学区房,都要注重家庭教育,不能因为买不起学区房,就将希望全部押注于政策变动,更不能因为买得起学区房,就认为家庭教育可以一劳永逸。当然,这两者也有轻重之分,家庭教育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根本条件,而学区房或许只是一项附加资源,当大部分人购买不起附加资源,或者因为购买它要严重牺牲家庭教育功能的时候,夯实家庭教育就是更加务实的选择。

和购买学区房一样,花高价去上好学校、上补习班等,对有些人轻而易举,对有些人则难如登天。这个话题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有关政策正着力推进,但在目力所及处,这种情况其实具有一定合理性。这里有一个问题,在抱怨“天价学区房”的同时,人们是否高估了它对于孩子成长的效果?如果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视为变量,学区房、补习班的变量效果其实有不可控性,而家庭教育的效果其实更为明显,而且具有可控性。所以,家长必须明白,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是根本,至于能不能更好地创造其他条件,能则当然很好,不能也不必强求。

现代心理学早已揭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之间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和认知等。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就写到:做人的父亲,而并不只是孩子的父亲。又如现在一些观念认为“教育是生长”,干脆直接选择“在家上学”模式。有关调查显示,2016年至少6000名以上的学生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实际上,如果稍有认知或经验,人们会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很有难度,需要动脑筋、花心思才能达致,非常考验能力。

家庭教育具有根基的作用。揆诸现实,很多孩子因监管不到位碰到麻烦,或者长大后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而这正是学校教育取代不了的。有关调查显示,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80后”独生子女家长大多对如何养育子女的问题束手无策,而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有基本的监护问题。所以,必须明确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去年底,全国妇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完善家庭教育政策措施,出台家庭教育法律法规,初步构建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法律法规政策框架”。

一言以蔽之,要求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并非一味鼓励“在家上学”,而是要以主体责任的推进方式,让更多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围绕“读书求智”,既可以选择以应试为出发点的灌输模式,也可以孩子为中心重构教学流程,但更不能忽视的是监护中的责任、成长中的引导,这是孩子长大成人的先决条件。总之,在健全其性格、强壮其体魄的同时,尽量给孩子寻求更多附加资源条件,才能让孩子更稳稳当当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