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研引领教学实践
日前,由市教育局资助出版的教师研究成果“太原市中小学教师研究成果丛书”之《教育求善》《教坛耕耘录》《图说物理》《行走在数学天地间》4本教育成果专著出版。这是我市开展教师研究成果出版资助项目后首批出版图书。
“教研就是生产力,老师主动思考研究教学,那他的课堂一定会更有效,教学质量也一定更高。”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这样看待教育科研的力量。为了鼓励全市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专业素养的提升,研究课堂、研究教学,打造一支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团队,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试行教师研究成果出版资助办法,为及时推广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及教育科研成果提供了政策支持。
按照新出台的《太原市教育局教师研究成果出版资助办法》,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者,经过专家评审后,其出版经费由市教育局资助三分之一,申请人所在单位资助三分之一,申请人自筹三分之一。资助金额一经确定,不再追加。
当然,要想通过审核并非易事。按照规定,申报成果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达到本研究领域领先水平。申报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申请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应在理论上具有实践价值;字数不少于10万字;教学设计集(教学实录集)及教辅书籍等不在本资助范围。资助对象是太原市教育系统的在编在岗教师、教科研人员,且是该研究成果的著作权所有者。申报时须提交已完成研究的书稿成果,且成果不存在著作权纠纷。已得到过教育部重大项目资助的成果以及已得到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成果,不得申报。
申报的项目须由申请人所在单位推荐,并须有两位同行专家作为推荐人,提交推荐表。申请者在当年9月前需向太原市教科研中心提交书面申请书,同时上交拟出版著作的完整文本或电子材料。该文本应包括前言、目录、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这一政策,对于广大醉心教育事业并善于反思总结的老师来说,是极大的支持。”拿着刚刚印刷出版的李宇明老师的《教育求善》,市教科研中心主任赵学昌很受鼓舞,“我们一直支持老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学科教学经验写出来。这样不仅对老师本人的专业发展有好处,也能把这些经验和其他老师分享,起到引领带动的作用。”
著书是教师走向教育家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特别是需要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素质教育的教育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优秀的教师,长期躬行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心中常常涌动着创新的激情,他们不乏成功与失误的经历,但并不仅仅视之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而要提到理念的高度,加以深入的思考。“书”见证了他们成长的历程,也成为了他们向教育家奋进的标识。
同时,教师写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矛盾、难题比比皆是,极易引起烦躁、困惑的不良心境。而当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真正做到工作即研究,并且随时总结,彰显于文字的时候,他能体会到创造的欢乐。当以“著书立说”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更会深刻地体验到教育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生活的幸福。
除了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之外,这一政策也为我市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支持。“十一五”期间,太原市教育系统启动了广泛的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立足于“十一五”工作的基础和现实,“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以促进太原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宗旨,以研究解决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基础,建立了“教师个人课题”“一般规划课题”和“重点招标课题”由下至上的“金字塔”型三级课题研究体系。目前我市有重点招标课题20项,一般规划课题583项,教师个人课题1342项。“建立教师研究成果出版资助激励机制,更有利于这些研究课题成果的转化。”赵学昌表示,“通过草根性、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动与开展,让每一个教师带着研究的意识走进课堂,通过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一批显性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最终提升全市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