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种养效益高

22.08.2018  15:53

  “多亏了烨明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租用我的55.6亩土地,我每年光土地流转就可收入1万多元,解决了我这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大难题。”8月9日,69岁的平鲁区下木角乡下木角村村民支春业高兴地对记者说。

  支春业所说的烨明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是由土生土长的平鲁人张强一手创立的。

  在平鲁区西水界乡骆驼山村,记者见到了已近不惑之年的张强。张强告诉记者,合作社是他于2011年创办的。当年,为回报桑梓,他积极响应平鲁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产业的号召,回乡承包了原骆驼山农场,注册成立了烨明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

  “现在我的合作社已经有优质种羊3000多只,这些年我还累计种草4000多亩,种植各种经济林3万多株,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300多户农民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种植。”说起合作社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效,张强如数家珍。

  在张强眼中,这些年合作社通过流转村民土地,进行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生态效应逐步显现。他说:“别的不说,就说这养羊,流转过来的土地通过种植苜蓿等作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解决了羔羊的饲料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在扩大传统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同时,烨明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平鲁是山区地形,丘陵盆地居多,张强根据本地区特有的地理条件,在外出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引进经济林品种文冠果。

  张强告诉记者,文冠果又名文冠木、土木瓜,对土壤适应性很强,耐瘠薄还耐盐碱,且抗寒能力强,是防风固沙和荒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不仅如此,文冠果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去年12月,张强开始在平鲁试种文冠果,目前幼苗生长情况良好。“文冠果3年开始挂果,5年后逐步进入盛果期,按平均亩产660公斤,每公斤20元计算,一亩地收入就有1.3万元。”张强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说起今后的发展愿景,张强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骆驼山的宜林地今后都将种上文冠果,届时荒沟荒坡全都变成树林,整个骆驼山的生态会大有改变,不仅山绿了起来,周边老百姓也要跟着富起来。


本报记者袁兆辉 本报通讯员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