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学习《生 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一

02.11.2015  21:43

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个方案的名称叫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以前经常说的“生态文明建设”很不一样。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而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完善的体制和制度。进一步说,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政治与政策的决策落实,需要一个系统性、复合性的体制,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具体制度,衔接体制和制度的则是各种更具技术性的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因为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必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现阶段应该坚决解决的问题。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其他4个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和前提。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决定》以深化改革为核心,提出6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包括“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与其他几个方面体制改革比较起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多地意味着建设,因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项任务的时间不长,怎样建设还在探索中,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显而易见,与“五位一体”中的其他体制相比,生态文明体制明显存在很多不足。

虽然生态文明体制还处于建设阶段,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却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方面的阻力,又有经济快速发展所形成的阻力,还有政治、文化、社会等现有体制机制的阻力。比如,传统的政绩考核制度,使各地都在积极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再如,在经济体制方面,资源的稀缺价值没有体现,导致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过度开发。还如,在环境执法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还有,在现有体制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相互交叉,相互制肘,效率不高。如此等等的体制机制问题不解决,都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进程。

从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所谓换挡就是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没法适用,需要一个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时期,这个时期常常伴随着经济增速的降落,因此被形象地比作换挡。换挡不是刹车,只是经济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并保持稳定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很大。这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调整和优化结构。向哪里转,向哪里调,虽然有很多种选择,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选项就是转向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绿色低碳。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必须依靠法治。总书记还说,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生态文明建设承担着重大任务,又面临着巨大阻力。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搞好顶层设计,抓住对全局具有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要抓好体制改革,制定一套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规划,形成一个能够为不同主体共同接受和遵守的合理制度。

战略、目标、体制、制度和机制都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就会顺畅了。

作者:张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