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生态庄园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的“山西路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能够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鼓励支持农业优先发展。于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全面展开。
在山西,面对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乡村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乡村振兴的“路径”在哪里?实际上,和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内容相一致的实践探索早已在路上,源于晋中进而影响全省、辐射国内的生态庄园经济,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在现代高效农业、绿色美丽经济、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等多方面产生了实际的成果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积极肯定。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带领课题组在对晋中的生态庄园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后,在一万多字考察报告中反复明确指出:生态庄园经济是一种值得全力推广的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模式,是山西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吸引工商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实现了社会资本和农村闲置资源的再创造,是山西由乡村衰败转向乡村振兴的极富创造性的伟大实践。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加快推进,全省越来越多的偏远山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出现了大量的“空壳村”“萎缩村”,土地撂荒,宜林荒山沉睡,数十年积累下的水、电、路、房屋、耕地等资源加速破败。而另一方面,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在煤炭资源整合后,全省闲置的民间资本保守估计在万亿元以上,这些资金大都处于迷茫和观望状态。如果能把闲置的社会资本引进农村、开发农村,实现社会资本和农村闲置荒废资源的再创造,把各类工商资本转化为绿色产业资本,势必会更好地造福社会,对两者皆有益处。资本持有者在观望,政府在期待。
2005年,左权县委、县政府率先打破这种观望和期待,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能人投资开发建设“空壳村”、“四荒地”,生态庄园经济的伟大实践由此展开。“农民下平川,老板进深山,四荒着新绿,旧村变庄园”是对左权开展生态庄园的生动写照。2010年,左权生态庄园经济模式在有“省城后花园”之称的晋中市榆次区成功嫁接,实现了生态庄园经济由偏远山区农村向平川城郊区的成功复制。
生态庄园所到之处,通过流转农户房屋、土地和集体“四荒地”等资源和资产,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要素进行生态治理和产业开发。于是,资源变资产、山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在不与农民争利的前提下,大量盘活农村各种闲置资产和资源,大幅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全省各地的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2009年7月,山西省政府在左权县召开全省生态庄园经济现场会,要求在全省59个山区县大力推广生态庄园经济建设。
据统计,目前,仅晋中市域生态庄园有650余处,累计吸引各种社会资本70多亿元,年综合收入10亿元。全市生态庄园盘活闲置资源面积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效果之明显前所未有。
以产业融合、产村一体、全产业链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庄园经济,明显推动了全省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山西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交界处的日月星生态庄园,原本是一个偏僻落后、交通极不便利的山庄窝铺——营疙道村,2004年整村搬迁后就成了一个“空壳村”,村里原有的房屋、水、电、耕地、“四荒地”等资源自然破败、消失。本村人士、在外发展的陈有良联合兄妹几人,响应左权县建设生态庄园的呼召,利用营疙道村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天然界限和分水岭的独特的地缘优势,开发建设日月星生态庄园。经过近10年持续投入和精心打造,如今的日月星生态庄园已经成为一个集旅游、林果生产、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平均年接待游客20万人,被评为“山西最佳避暑胜地”。实现了由原始农业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根本转变。
而位于晋中市城区东外环、与山西高校新区毗邻的丰润泽休闲农业园,利用流转来的上万亩荒坡、荒沟、荒地、林地资源,分两期分别打造休闲农业园和黄土农言文化旅游实验示范区。目前,投资2亿元的休闲农业园依托设施种苗和设施蔬菜种植、设施园艺展示等独特景观,已经成为拥有“山西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部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等多项称号的山西颇具影响力的现代科技型休闲农业园。等项目全部建成后,丰润泽将形成融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户外拓展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集聚区,可带动周边7个乡镇29个村庄近2万农村人口就业。
经过12年发展积累的生态庄园经济,越来越契合现代农业具有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农旅结合、产业融合、农网融合、产村一体、全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生态庄园农业产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以多元、融合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的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农业产出的效益、品质,明显推动了全省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山西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以发展绿色美丽经济为本质特色的生态庄园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践行者,为建设美丽宜居富裕新农村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载体。
发源于晋中的生态庄园经济,自它诞生那一刻,就以绿化荒山、恢复植被、建设美丽乡村为首要任务,生态庄园的“生态”二字正是立足于生态建设这一首要使命。
通过企业化投资、专业化经营,不断兴起的一个个生态庄园迅速营造出一片片生态林和经济林,大大小小的庄园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绿洲,遍布生态环境脆弱的三晋大地。生态庄园经济的性质是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经济利益独立的特征,所以生态庄园造林管护各环节主体一致,与社会义务植树和绿化工程性质的专业队造林相比,具有造林标准高、质量好、管护到位、成活率高的特点。12年的持续不断地造林、造景,原本荒凉了的荒山秃岭、山庄窝铺、丘陵山川披上了绿装,取而代之是一个个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或是别具特色的生态庄园。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晋中市域大大小小650多个生态庄园累计植树造林投资大约6亿元,栽种各种生态林和经济林2000余万株,生态庄园区域内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63%,远远高于山西全省20.5%的森林覆盖率。这对于因长期资源开采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历史遗留欠账多、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低的山西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兴村富民成果逐步显现。左权大小庄园的核桃经济林,太谷庄园的苗木花卉产业,祁县、平遥各庄园的酥梨果木产业等,都已经形成规模、品牌效益,在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方面产生越来越明显的逐步放大效应。
另一方面,在越来越多的生态庄园,从土地种植到餐桌都在实施有机种植、安全种植,提供生态餐厅、有机食品、有机或无公害加工产品等,引导城市消费不断向农村延伸。
当昔日一个个“空壳村”、“荒芜村”、“萎缩村”及“四荒地”披上绿装,摇身一变,成为生态优美的世外桃源般的休闲农庄时,当越来越多城里人来庄园采摘、吃农家饭、住下来体验乡村自然风情时,人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城市和乡村竟然走得这么近,竟不知不觉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立足于偏远落后地区山庄窝铺的生态庄园,在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发挥着义不容辞的重要作用,为全省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能。
左权县鲜淼生态庄园以种植加工冰葡萄酒为主导产业,除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外,该庄园每年都要从所在的左权县石匣乡及周边乡镇吸纳150多名季节工,人均劳务收入7000元。另外还有20多名长期用工,年收入15000元。而左权麻田顺康生态庄园,立足该县“中国核桃之乡”之产业基础和优势,投资打造了核桃种植到加工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辐射带动左权县东南6个乡镇、120个村、300多个农业合作社、7100余户农民直接受益,户均增收1500元。
左权县县长赵宏钟告诉记者:全县257处庄园,常年用工2600多人,年人均收入15000元至20000元;季节性用工7600多人,年人均收入7000到10000元。全县生态庄园就业农民年人均增收2700元。2017年,左权全县当年脱贫18000人左右,生态庄园经济功不可没。
“林(农)地搞流转,不种有钱赚”、“农民当股东,年年能分红”、“农民变工人,就近能打工”、“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就地变工人”已经成了生态庄园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有模式。
生态庄园经济的发起人、山西生态庄园经济协会名誉会长孙光堂告诉记者:“在生态庄园,农民可通过流转土地、土地林地入股、进庄园打工挣工资、股份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随着庄园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升级,业态不断丰富,生态庄园经济将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到庄园就业,不断为全省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新动能。”
2017年,晋中全市生态庄园年综合收入10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3.5万人次,其中常年用工2.3万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截至2017年,晋中全市生态庄园累计流转耕地23万亩、“四荒地”55万亩,累计支付农民流转费用近6亿元。
从山庄窝铺到平川城郊,生态庄园经济已经开始辐射山西,影响全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大大小小生态庄园已经超过1000多处,辽宁、贵州、海南等来自全国的同行来晋中参观、学习。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生态庄园经济新的使命,更多的新的政策利好,为生态庄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档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撑。肩负新的使命,生态庄园经济又踏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记者 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