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也能如此贴心

03.03.2015  10:42

  2011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我开始跟环保部门打交道。作为一家化工公司的环保总监,日常工作中肯定绕不开环保局这些部门。这些部门好说话吗,会不会常给人出难题,一想到这些,我当时心里也很忐忑。

  本以为市里的环保局会很快上门来给我这新人一个“下马威”,但左等右等,始终没有执法人员登门。一次去市里开环保工作会议,正好跟市环保局一位领导坐一起,我跟他开起玩笑:“咱们也算对口单位,你们有时间也来我们这儿上门调研下情况呗。”这位领导笑了笑说:“我们是搞执法的,走到哪里,哪里就紧张,没事不会随便上门的。你们严格按规定搞生产,不违法不违规,哪个部门上门都不用担心。

  我和环保局再次打交道,是在那次会议的半年以后了。上次认识的那位领导带队执法来企业搞环保测评,那段时间我确实紧张坏了。我们是纤维公司,主要从事纸浆、纺织原料等研发生产,虽然公司的环保治理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严格执行的,但排污、废弃物堆放等肯定少不了,该不会出什么篓子吧。

  市环保局的执法测评打消了我的顾虑。测评前,执法人员就向我们公布了此次测评的事项以及执行的标准,测评时,他们将数据逐项比对,设备逐台检查,厂房车间、研究基地都做了仔细考察,最后出具的测评报告也复印了一份给我们。两天的测评,就写了4万多字的测评报告,不仅对公司各项生产环节的环保治理情况进行了评价,而且引用了大量数据。

  后来,我又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这位领导同志,他当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现在依法行政的呼声很高,我觉得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到透明、公正,我们执法时,必须让执法对象看得明明白白。

  从第一次接受环保执法检查后,我跟他们打交道就再也不忐忑了,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按规定生产,按规定接受检查就行。要是在环保执法中出现有争议的情况,他们会把从国家法律到地方法规的数据、规定查个遍,什么种类的排污需要达到哪种标准、哪种环保设备需要配置哪种附属设施,这些执法人员中,只要资历稍深,都对这些知识烂熟于心。

  (人民日报记者张文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张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