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林:六权治本与六大发展

05.01.2016  11:53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标本兼治。当前,要突出治标,坚持重拳出击,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特别是对现在还不收敛不收手的更要从严查处,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在治标的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在治本上下功夫。我们要通过实施“六权治本”,从源头上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努力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2014年12月7日,在中共 山西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六权治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顶层推动;“六权治本”更是一场权力革命,需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亲自抓、勇于革自己的命。同时,“六权治本”涉及面比较广、牵扯点也比较多,要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掌握权力的重点对象、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先行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2014年12月7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反腐败我们要做好“减法”,抓发展要做好“加法”。反腐败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山西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富民强省,为了山西人民,我们必须下功夫抓经济建设、抓发展。这个发展,是在新常态下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六大发展”,这“六大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全面的战略。
  

  ——2015年3月6日,在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答记者问
  

●要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新理念,紧密结合山西实际,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作为中央新的发展理念在我省的具体化和新实践,扎扎实实落实,全力以赴推进。
  

  ——2015年12月4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王秀娟整理)
  


  2014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在山西省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严重污染了山西的政治生态。与此同时,山西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断崖式下滑的压力持续加大。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整肃吏治,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富民强省,对于新一届省委班子而言,既是一道重大课题,更是一份棘手考卷。

2014年10月14日,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强调: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实施“六权治本”,即通过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限制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在“不敢腐”的基础上,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2015年12月4日,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指出,要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新理念,紧密结合山西实际,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作为中央新的发展理念在我省的具体化和新实践,扎扎实实落实,全力以赴推进。

新一届省委班子一年多的施政方略和艰辛实践充分证明:“六权治本”和“六大发展”是破解山西“立体式困扰”的祛病良方和科学路径。

厘清经济模式与政治生态的内在关联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由是可知,政治根源于经济,既由经济所决定,也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生态产生于经济模式并为经济模式所制约。

山西之所以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正是由山西特殊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所决定的。由“马铃薯贪腐型”转为“葡萄串贪腐型”,由“单独贪腐型”转为“集体贪腐型”,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种种表征,凸显出政治与经济的深度交融、权力与利益的紧密相伴。畸形的官商同盟圈、官场利益圈异化了正常的政治生态圈,映射出山西的独有阵痛——资源型经济由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的转身艰难。

政治生态、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地方如果政治生态污浊、贪腐横行,势必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导致经济停滞、人心不安;反之,一个地方如果政治生态良好,就能凝聚人心优化环境,生成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顺、事业兴的良好局面。如果说资源型经济所带来的“资源诅咒”造成了政治上的生态恶化,那么政治生态恶化的“泛化”性特征则加剧了资源型经济的恶化。政治生态恶化所表现出来的吃拿卡要、卖官鬻爵、腐化堕落等腐败问题,连同被一些人称之为官场“潜规则”的“做事不如作秀”“能力不如关系”“靠组织不如靠帮派”等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得过且过、庸懒散拖、违规用人等失职、渎职、怠职现象,在各种层级、各种范围和各种领域肆意妄为,严重虫蛀着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健康肌体,其危害性不容小觑。

降低治理费用、减少治理成本,有赖于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山西要摆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立体式困扰”,就要在政治治理和经济治理两个层面持续发力,使制度安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现实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这是因为,政治治理与经济治理有其相关性和同理性,有效的经济治理促进政治治理更有力,有力的政治治理激活经济治理更有效。要使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更有效、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更有力,就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如实地承认矛盾、勇敢地揭露矛盾、科学地分析矛盾、正确地解决矛盾,运用辩证思维,推动科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经济治理和政治治理的成本,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的最大化。

推动“六权治本”、加快“六大发展”,正是政治治理和市场治理的山西顶层设计,抓住了净化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与根本。这一极具针对性的战略决策,既密切联系又互为条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和方法论。加快“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省,保障民生事业,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推动“六权治本”,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优化从政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对于山西来说,推动“六权治本”与加快“六大发展”恰似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须臾不能分开。“六权治本”的制度安排,就是要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六大发展”的效益。为此,既要把推动“六权治本”置于加快“六大发展”的全过程,也要在加快“六大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和完善“六权治本”。

六权治本”为“六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直接或间接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综合条件。良好的发展环境,既是形象、资源、动能,亦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发展环境的好坏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

六权治本”约束了权力之手,为“六大发展”赢得主动。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机遇会选择环境,环境也会带来机遇。当前,区域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区位、资源竞争,逐步演变为发展环境的竞争。谁能创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聚集,提升商气、人气,抢占发展制高点。政治生态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软实力,没有这一良好的软环境、软实力,各项工作就难以有序开展、高效推进。在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阴影的笼罩下,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一些人才机遇、资源机遇、投资机遇也在这种徘徊中悄然失去。“六权治本”的制度安排使权力之手得到约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证权力的规范行使,使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官员廉洁成为一种常态,为“六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并赢得了主动权。

六权治本”提升了行政效能,为“六大发展”提质增效。依法治国须从依法行政开始,“六权治本”正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归宿。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行政效能提升就是发展环境优化的最重要表现。提升行政效能,就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以较小的行政资源投入来实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行政效能提升,应从能力、效率、效果、效益这四个方面着力。“六权治本”制定了明确的权力清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坚持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权力,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搞好一切该搞的服务,把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改变了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手中权力可大可小的模糊印象,也管住了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膨胀的欲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塑造、效率提升、效果检验、效益评估都有了一个确切的约束,对于行政效能的提高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有效解决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无责可负、有责不负、失责不纠等突出问题。

六权治本”焕发了干群斗志,为“六大发展”营造环境。政治生态事关人心向背。良好的政治生态,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稳固党的执政基础;畸形的政治生态,涣散斗志、失去人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净化政治生态,定能唤起干部群众对推进全省发展大计的科学认知和自觉行动。干事创业最终靠的是人,加快“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急需提升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毋庸讳言,在山西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立体式困扰”之中,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困扰不容忽视。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山西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但是如果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足,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群众对于发展现状畏首畏尾、心存疑虑、徘徊观望,必然导致发展的步伐减慢。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的、个别的,但影响和危害却是整体的、全局的。

随着“六权治本”在试点县区的良好运行到全省各个行业、领域的全面推行,干部群众对于权力的边界逐渐明晰,一些包括政策、服务、社会信用和法治建设等在内的“软环境”也在慢慢变硬。与此同时,“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掌握一批善作为的好干部”的“三个一批”活动,建立起甄别干部、退出干部、掌握干部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的“三个文化”活动,极大地振奋了干部群众的信心、决心和精气神。可以说,“六权治本”这场权力革命与“三个一批”“三个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得制度层面的严格管理、执行层面的强力推行、思想层面的无形约束相辅相成,真正形成了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山西制度样本的硬约束和软约束;“六权治本”这场权力革命与“三个一批”“三个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干部群众形成了良好行为规范和正确思维方式,为富民强省的战略决策、顶层设计、实施方式提供了正向支持,为弊革风清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

六大发展”检验“六权治本”的治理成效

“六权治本”净化政治生态、约束权力、刷新吏治,让腐败无处藏身,让权力无法任性,为“六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六权治本”的治理成效如何,最终还需“六大发展”的成功实践来加以检验。

六大发展”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廉洁和安全发展注重解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问题以及发展必须安全的问题。“六大发展”是一个内在联系、相互支撑、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仅仅是要解决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是要彻底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不断强化市场意识、市场观念,重新构建交往有道、相敬如宾、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政商关系,努力克服“速度情结”“GDP崇拜”“换挡焦虑”,全力破除各种机制体制障碍。

推进“六大发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必不可少,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更为关键。一个地方即便有再好的基础、再好的区位,如果没有好的政务环境,再多的优势也会丧失,再多的机会也会溜走。深入推进“六权治本”,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对庸政懒政怠政等不作为的惩治监管,严肃问责“不作为”;另一方面,要通过惩恶扬善的奖惩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敢作为、善作为、积极作为。正是因为“六权治本”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仍取得了不小成效。

富民强省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解决山西问题,离不开发展;摆脱目前困境,离不开发展。在山西,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实现富民强省,必须下功夫抓经济建设、抓发展。这个发展,是在新常态下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六大发展”。目前,我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棘手难题。比如,煤炭等支柱产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推进转型发展成为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最现实问题、最突出矛盾和最紧迫任务。再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民营 经济发展不够、金融振兴动力不强也制约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统计数据显示,山西创新能力排全国第22位,中部倒数第一,科技创新氛围不浓、主体不强、人才不足、成果不多。省经信委的一份报告显示,与中部其他五省及周边省区相比,全省中小企业户数、经济总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户数均排在后位。金融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金融形势严峻,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资本市场发展滞后;金融体系不完善,地方金融发展缓慢;金融环境差,金融观念落后。这些需要我们强力解决的问题背后,与发展环境优劣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以“三大突破”为抓手,强力推进“六大发展”。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民营经济体现经济发展的活跃度。2014年9月以来,新一届省委班子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大力推进“三大突破”,《关于促进山西金融振兴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对症下药的“三大突破”,摈弃了以往就产业兴产业的单向思维,金融为结构调整造血输血,科技创新提供发展新动力,民营经济赋予市场最大选择权,“三箭齐发”相互促进,为经济发展拓展出多维度空间,为“六大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力。持续发力“三大突破”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新一届省委班子破除“立体性困扰”的思路正确、决策科学、方法对头、措施得力。

推进“六大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从方方面面不断检验着“六权治本”的治理成效。但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看,“六权治本”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初步尝试,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深入推进,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全面实施,在推进“六大发展”中不断完善。

*  *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要直面矛盾,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六权治本”和“六大发展”的战略决策上,主动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六权治本”和“六大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赢得发展优势,才能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执笔人:胡羽、王秀娟、王早霞)

  

链接

★2014年10月12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太原市调研时,强调要在清除发生腐败的土壤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六权治本”,即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限制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

★2014年10月14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以铁的决心从严治吏,坚决整治为官不廉、为官不为的问题,关键是打好“三个一批”组合拳,即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掌握一批善作为的好干部。

★2014年11月,吕梁市、孝义市、省交通厅被确定为“六权治本”试点单位。

★2014年12月7日,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实施‘六权治本’,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

★2015年4月20日,省委召开全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总结暨“六权治本”推进会,省委决定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在全省有重点、有计划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工作。

★2015年6月12日,省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六大发展”、实现“三大突破”的决策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5年6月24日,省政府召开第87次常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事宜,部署推行省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深化 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和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等工作。

★2015年12月4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一要紧紧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加大问责处置力度,层层传导压力,严肃责任追究。二要始终保持“三个高压态势”,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更加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坚决实现弊革风清。三要深入推进“六权治本”,稳妥有序扩大“六权治本”覆盖面,推动向乡村两级延伸,从根本上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四要持之以恒抓好从严治吏,确保全省各级换届风清气正,推动从严治吏长效化、常态化。五要坚决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筑牢法律和党纪“两道防线”,妥善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真正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六要不断强化以上率下、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双学”,省委常委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王秀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