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6岁不能独自生活 山西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虽有父母,但聚少离多;夏令营、亲子旅游等常见的儿童暑期项目,往往与他们无缘;暑假,他们多数与爷爷奶奶在村里度过……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留守儿童群体正逐步庞大,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为此,山西省政府近日专门出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意见。
8月1日至2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政策出台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携带未成年子女生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安全及情感依托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省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也是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的省,据2011年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留守儿童16.68万人,其中4岁至6岁儿童5.23万人,小学生4.64万人,初中生2.24万人,高中生1.58万人,这些数据还在持续增加中。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部署,我省已联合教育等部门,进行新一轮摸底调查,最终确定最新的全省留守儿童底数。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还表示,省政府近日已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省将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
政策摘要
家庭监护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
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教育方面
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教育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还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不法侵害的意识。
社会关爱
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
民政等部门将支持社工等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其他方面
还将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
○现象扫描
祁县童童长期和老人住更愿和爷爷奶奶交流
今年9岁的童童(化名),家在晋中市祁县白圭村,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已有5年时间了。每年只有过年前后几天,她才有机会和父母团聚。“这娃娃乖,我在地里干活,她还能给我送送饭,平常在家也洗碗扫地,可懂事呢。”说完这句话,童童的爷爷忽然叹了口气,“就是可怜,爸妈顾不上管。”看见记者,童童就躲进了房间,任爷爷怎么叫也不肯出来。童童爷爷无奈地说,害羞内向是童童身上最大的缺点,平常也不怎么和同龄小朋友玩,喜欢一个人待着。他们很想把孩子送到爸爸妈妈身边去读书,能开阔一下眼界,锻炼一下性格,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无奈家里条件不允许。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童童父母,对于孩子目前的性格,他们也显得有些无奈。童童妈妈表示,童童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因为长期被溺爱,所以心理上像个脆弱的“瓷娃娃”。现在就连他们做父母的,都说不得。一次,童童不好好吃饭,她和老公就批评了几句,谁知童童窝在奶奶怀里哭了一个下午,怎么哄也不行。比起父母,童童更愿意和爷爷奶奶交流。
除了内向、任性,童童自尊心也比较强。在学校,童童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输了,都会发大火,闹上半天。“我和她奶奶平常舍不得,从来没打过她骂过她,大概是这个原因。”爷爷无奈道。
静乐县峰峰不听姑姑告诫有时还会顶撞姑姑
在忻州市静乐县西会村读四年级的峰峰(化名),如今还住在窑洞里。他和哥哥、妹妹还有妈妈挤在家里仅有的一张大床上。
峰峰的爸爸长期在外打工,每年难得回一次家。峰峰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除了勉强能做一日三餐,再无别的劳动能力。可能是遗传的原因,峰峰的哥哥也患有精神疾病,犯病时往往头痛欲裂,彻夜难眠。
峰峰的姑姑就住在隔壁,是这个家实际上的监护人,甚至峰峰家里的地都是姑父帮着种。峰峰早早把暑假作业写完,就出去玩。姑姑说3个孩子数峰峰让人操心,峰峰的“娱乐项目”主要有游泳、爬树、骑自行车等。在姑姑看来,这些项目都比较危险。
实际上,姑姑坦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峰峰家的3个孩子,因为姑姑自己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对峰峰的照顾,更多的是偶尔做一顿好吃的,或者关心一下孩子的穿戴。
尽管姑姑多次告诫峰峰不要去危险地方,但峰峰还是会去。去年暑假,峰峰爬树摔下来的事,至今让姑姑心有余悸:“虽然只是擦伤,但稍微偏一点,头就会磕到石头上。”姑姑也很无奈,“自己的孩子能打能骂,但是对于峰峰来说就不行,有次我气急了,打了峰峰一下,峰峰竟然反问我,‘我爸妈都不打我,你凭啥打我?’”姑姑说:“希望他爸爸早点儿回来,多陪陪孩子。”
屯留县萌萌暑假和父母在城市相聚学习环境嘈杂
“你好,要买点儿什么?”说话间,一个小姑娘从一堆作业里抬起头来,笑着迎接顾客。记者随便指了一个巧克力问她多少钱,她说这个两块,记者又指了一袋棉花糖,她笑着吐了下舌头,朝里面喊到:“爸爸,有人买东西,快出来一下。”
小女孩叫萌萌(化名),今年10岁,在亲戚的陪伴下,暑假从老家屯留坐大巴来到太原和父母相聚。萌萌父母在太原尖草坪区开了一家小卖铺,不到50平方米的空间里,除了货物,就是一张一米五左右的床,这就是萌萌一家三口休息的地方。萌萌爸爸说,这样的条件,有点儿委屈孩子。
收银台也是萌萌的课桌,大多时候人来人往,萌萌一上午也写不了多少作业。萌萌妈妈说,他们也知道写作业需要安静的环境,但家里目前就是这么个条件,“也没有条件让孩子和同龄人玩,因为周围全是顾客,都是成年人。”听完萌萌妈妈的话,萌萌爸爸说自己也觉得对孩子充满了愧疚,没能给她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由于他和妻子都是小学文化,自从萌萌上四年级以后,他们就难以辅导孩子的功课了。“在老家就更难了,她爷爷奶奶都不认字,有什么不会的只能留着去问老师,她又有点儿胆小,有时候不敢去问。”萌萌的爸爸说,除了学习,萌萌平时喜欢跳舞,年年儿童节都会上台表演节目,可惜孩子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学习。萌萌妈妈说,等明年就给孩子在太原报一个舞蹈班。
○专家观点
建议——
孩子6岁后父母再外出打工要和孩子多交流
“把孩子完全交由老人抚养存在很多问题。”太原市社会科学院文史哲系研究员马剑东表示,首先,照顾孩子过程中,老人大多过于琐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孩往往缺乏刚毅,女孩则多敏感,缺乏自主能力。其次,很多老人文化知识底子薄弱,带孩子的方式往往并不科学,有时甚至是迷信。最后,老人的精力有限,尤其部分老人还承担着农业生产的重任,在照顾留守儿童生活起居之余,无暇顾及其他。
“从心理学角度讲,儿童6岁前不应该离开父母成长。”马剑东表示,尤其是不应离开母亲,否则会感觉无助,长大以后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学常见问题。因此,马剑东建议,为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父母可以选择在儿童6岁以后再外出打工。另外,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即使不在身边,也不能忽视和孩子的交流,多一些情感表达而非简单的物质补偿,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如今,水、电、火等不安全因素比较多,留守儿童作为缺乏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弱势群体,安全事故几乎年年发生。”马剑东还表示,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留守儿童缺乏针对性保护,加之社会福利机制的不完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教育都有缺位现象,因此留守儿童的安全责任都推给了法定监护人和实际监护人,但关注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实际上应该是社会多方的事。(记者 王斌 实习生 吴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