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太谷形意拳
2007年,太古形意拳列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太古形意拳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形意拳正式走进中小学,成为太谷4万城乡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和课间操的一项重要课程。2011年,形意拳走进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课堂,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明清时期,晋商兴起,票号汇通天下,调度上亿两白银,清代诗人龚自珍用“海内最富”形容当时山西的富庶。太谷商贾在晋商中更以资本雄厚、涉业广泛而显赫多时,在中国金融史上有过“金太谷”“中国华尔街”等称誉。随着商贸和金融的发达,镖局生意日渐兴盛,众多武林高手汇聚太谷,也为形意拳的创立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形意拳鼻祖李老农,名飞羽,字能然,河北深州人。1836年,他慕名到山西祁县学习戴氏心意拳,1849年被太谷富商孟绋如礼聘为孟家护院保镖。在孟绋如帮助下,李老农开始对戴氏心意拳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改造创新,追求“形”与“意”的结合,形成了形意拳的雏形。
1867年,李老农离开太谷,其首传弟子车毅斋以武功称雄天下,是形意拳承上启下的核心人物,他通过与全国各地武师的搏击实践,融合中国武术拳法之长,进一步完善形意拳,创编出10套形意拳对练套路,并与贺运恒、李广亨、宋世德、宋世荣同门师兄弟5人聚首太谷,练习传授形意拳技艺,民间有“五星聚太谷”之誉。声名大振的太谷一时成为形意拳名流汇聚之地,形意拳得以在太谷兴盛。
至同治末年,即公元18世纪80年代初,形意拳的基本拳术包括五行拳、十二形拳以及单练、对练套路等已经完备,逐渐从太谷城乡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具有世界规模的拳术流派,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四大拳种。
形意拳有三种基本拳法:一是三体式。为形意拳基本桩式,是形意拳区别与其他拳术最主要的标志,也称三才,即天、地、人,视人体的上中下、头手足而言,即融贯天、地、人为一体。二是五行拳。以劈、崩、钻、炮、横五拳按自然界的五种属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来说明拳法变化,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三是十二形。模仿“龙、虎、猴、马、鼍、鸡、燕、鹞、鲐、蛇、鹰、熊”十二种动物捕食或自卫的动作,并运用于拳法之中。
形意拳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象形取意,式简意深,为形意拳最主要的拳法特点,分别取龙、虎、猴等十二种动物的“腾、扑、灵、撞、云、抖、掠、翻、惊、活、爪、猛”动作,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二是内外兼修,虚实相因,注重呼吸之法,将“内练一口气”与“外练筋骨皮”相结合,出拳收拳与呼吸配合;招术虚实相生,虚招能变实招,实招可化虚招。三是劲力精巧,式法严谨,依靠全身发力,利用踝、膝、胯、腰、肩、肘、腕伸展的合力发出一点,而全身之势,守护严密,攻防之间,不露破绽。四是刚柔相济,防中寓攻。形意拳出势刚猛,收势柔和,于守势中蕴含攻击之招。
形意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朴实简练,动静分明,动作严密,手脚合顺,身正步稳,快速整齐,劲力充足,稳固沉着。故有拳谚“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肘肘不离肋,手手不离心”“迈步如行犁,落脚若生根”等描述形意拳的技术风格。
形意拳内容丰富,不仅拳法独具特点,使用器具也五花八门,有刀、枪、剑、棍、铁笔、钹等。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意拳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精华,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因其广泛流传于海内外,而极具文化交流的功能。(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