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启动片区扶贫开发战略 57个项目惠及2443村65万人

13.07.2014  13:18

  ●全省57个片区开发项目惠及2443个村65万人
  ●项目区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20%超全省平均水平

 

  7月初,在垣曲县华峰乡的核桃基地里,记者看到成方连片的核桃林绿波荡漾,一眼望不到头,枝头的核桃果青绿可爱,树下村民们忙忙碌碌。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该县将核桃作为实施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的主导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全县种植规模达18万亩。进入盛果期后,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可超过5000元。

  垣曲核桃产业发展背后是我省实施片区扶贫开发带来的喜人成效。

  2010年以来,我省采取“以片规划、分县实施、突出产业、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办法,启动片区扶贫开发战略。实施中,以“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结合当地区域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围绕户均1亩设施蔬菜、人均2亩干鲜果经济林,户均2头牛、人均10只羊的目标,支持各地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产业攻坚、连片开发、综合治理”的扶贫攻坚新模式。统计显示:在已实施的57个片区开发项目中,涉及干果经济林、养殖、设施农业等6大类,惠及2443个村,65万人受益;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20%,连续4年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夺火村是陵川县的一个偏远贫困村。借助连片扶贫开发的契机,依托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在村里,一栋栋整齐的大棚,一筐筐新鲜的香菇,一张张开心的笑脸随处可见。据悉,目前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香菇,90%的家庭收入来自香菇产业。

  在推进的节奏上,注重发挥示范效应。我省在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选择了5个试点县和3个示范区。目前,晋北地区的牛羊规模养殖和设施蔬菜产业,太行、吕梁山的核桃、苹果、红枣等干鲜果经济林已初具规模,尤其是临汾市西山5县人均干鲜果经济林达到3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说起“畜—沼—果”循环生态模式的好处,吉县东城乡社堤村52岁的葛根朝如数家珍:“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作肥料,猪粪为沼气提供原料,苹果品质好、卖价高,总的算每年可增收近万元!”在吉县,像葛根朝采用这种模式节支增收的农民超过1万户。据悉,通过“畜—沼—果”循环经济模式,每亩果园减少农药化肥投资500元,商品果经济效益提高了10%左右,亩产平均增产300公斤,增收1500元。

  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介绍,今年我省按照实施精准扶贫、规划到村到户的要求,整合调动行业部门资源,启动了新一轮片区产业攻坚规划,重点是在吕梁山片区6个县启动实施有机干鲜果畜禽循环产业开发项目,在太行山片区3个县启动实施面向京津地区畜牧养殖和设施蔬菜相结合的产业开发项目。(记者赵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