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家长群” 烦恼有几多
“QQ家长群、微信家长群,公告群、交流群、家委会群……一天之中,来自各种家长群的几百条信息,搞得人头晕眼花,心烦意乱。”开学不久,一年级新生家长韩女士的一顿牢骚,引来周围同事的一片附和声。
再忙也不能不看不停刷屏的“群”信息让人“头晕眼花”
今年9月份,杨女士的儿子上了小学,为了方便沟通,老师与家长建立了“群”联系。
“起初建立了两个微信群、一个 QQ 群。”韩女士说。其中,一个微信群是“公告群”,班主任老师和其他老师会在这个群上布置作业、发布通知。另一个微信群是“交流群”,一个班里近50位学生的家长会在群里向老师询问作业完成的具体要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是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老师有时也会上传孩子在校活动的照片。而 QQ 群则是发布一些大容量的、格式比较复杂的文件,比如家长意见表、孩子学籍照、课程配套影像等,一些学校重大活动中孩子们大量的集体照也会放在群文件夹中,供家长自行拷贝留存。“后来又增加了两个群。”这两个群,一个是“家委会成员群”,由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成员组成,用于商量班里的各种活动。另外一个则是孩子好朋友的家长群,群里没有老师,只有班里的一部分家长,这个群里的家长关系比较好,经常在群里相约带孩子一起出玩。
此外,在杨女士的手机上,还有孩子的“外语班群”“美术班群”,这些则是儿子课外辅导班的老师与家长组建的群。“孩子一上学,一个家长有三五个“家长群”都是少的,多的会有十来个。”韩女士说。
开学一个多月以来,“家长群”确实给家长和老师的联系与交流带来了很多方便。刚入学的孩子有时不能完整记录作业,老师便把作业布置在微信群里,这样家长可以准确及时地督促孩子完成;老师把学生在校园的活动拍照与小视频发到家长群里,新生家长看到孩子在校的身影,心里踏实多了。可是,“群”也给家长们带来了烦恼。
“群里的消息太多了,有时一个下午就会更新几百条,不看又怕落下有效信息。”作为眼科医生的韩女士,平时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更不用说看手机信息了,这一个多月来,她一般都是抽空挨条“回放”的。即使这样,有一次还是“误事”了。“那天我在做一个时间比较长的手术,上午10时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发信息说我儿子的学籍表填写有问题,要我在上午放学前重新填写提交,可当手术结束已是下午2时。学籍表没能及时交回,我和孩子都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过后学籍表的交回还费了些周折。”这一次事情后,韩女士更觉得家长群要全天候关注,为了不再错过信息,韩女士将孩子的姥姥姥爷也拉入群里,一起关注。
家长替孩子向老师“争宠”变了味儿的“家长群”引得人“心烦意乱”
“家长群本是学校和家长用来发布通知、方便交流的平台,可实际上已经变了味儿!”韩女士的同事杨先生对家长群颇有不满。
“晚上睡觉前手机响不停,拿起来一看,点赞的,送花的,说老师辛苦的,晒自家娃儿的,忙得不得了。”韩先生说,“中秋节前一天,各种祝老师节日快乐的信息不停刷屏,似乎不发一条就对不起老师了。”有过家长群的家长一般都知道,家长群还有一个强大的附属功能,那就是,家长替孩子向老师“争宠”。
曾有家长表示,在家长群里,老师一发言,无论说什么,秒回“谢谢老师,您辛苦了”,还会配上微笑表情,接着同时集体刷屏点赞。碰上老师说有事帮忙的,家长们更是一拥而上,“秒回”不成还很懊悔。以前都说“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现在“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又多了家长。至于那些发照片晒自己孩子的家长,不过也是想通过此方式展现孩子的优点,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
“只要老师发一个通知,就有一群家长跟帖说:‘老师您想得真周到!’‘谢谢老师的教诲!’我从来不愿说这样的话,但妻子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多次对我进行劝说,可我真觉得犯不着这样呀!”杨先生说。
家长对老师这种毕恭毕敬、小心翼翼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的吗?不尽然。在韩女士那个没有老师的“家长群”里,几个家长经常对老师的做法表示不满。可见“家长群”看似一团和气,实则各有看法。
那么,被众星捧月般的老师,对“家长群”又如何看呢?他们是不是就感觉良好?
“都是虚的,我们知道那些并不是家长的真心话。”有老师表示,面对家长的过分“殷勤”,他们很多时候觉得尴尬,不知该怎样回应便选择保持沉默。有的老师为了不把时间花在与家长无用的周旋上,索性把除了“公告群”之外的几个群设置了“消息免打扰”。也有老师表示,在群里说话很谨慎,担心家长多虑。还有老师表示,想逃离微信群,更喜欢用电话或者直接面对面的方式与家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