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人大:力促特色农业发展,助农增收得实惠
近日,笔者从拱桥镇政府了解到,该镇近年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逐步形成了莲子、金花茶、鲜切花三大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今年仅莲子就种植1000余亩,产莲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近万元。这是漳平市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得实惠的一个缩影。该市农业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除了市政府及其职能的高度重视外,同时得益于该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和支持。
漳平“九山半水半分田”, 生物多样性好、作物种类繁多、产品种类也非常丰富,但耕地面积仅有18.6万亩。如何把规模劣势变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漳平市人大十分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2012年1月漳平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漳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城郊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南部高山农业长廊和北部观光农业长廊“三条特色农业经济长廊”的目标。
为全面掌握该市农业经济“三条长廊”建设工作情况,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2012年8月22至8月23日,漳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农业经济三条长廊”工作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先后前往赤水、南洋、和平、永福等相关乡镇及海西(漳平)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察看了北部 “休闲观光农业长廊”,中部 “城郊现代农业长廊”, 南部 “高山农业长廊”等建设情况,并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形成了《关于农业经济“三条长廊”建设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针对“农业经济三条长廊”建设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项目带动、打造亮点,切实做好农业经济 “示范长廊”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建议。
2013年3月28日至29日,该市常委会与龙岩市人大上下联动,组织相关人员先后前永福、双洋、南洋及市工业园区等开展农业特色产业专题调研,召开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漳平汇报座谈会。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持续抓规模,整合资源,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项目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等相结合,打造省内国内同类特色产业的“航母”。持续抓提升,加强质量管理,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效率,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注重科技引领,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壮大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2014年1月,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席海勤副主任和农工委等在多次调研和视察的基础上,还专门形成了《关于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思考与建议》的调研报告,供该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提出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培育产业龙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强化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综合开发,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六项建议。
在漳平市人大的持续监督支持下,该市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新农村经济建设示范项目为抓手,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已成为该市农业的“主角”。 2013年,漳平茶业、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值合计16.1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的8.93亿元增长了80.9%,占农业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也提高到了74.8%。尤其是茶产业正逐步向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发展,茶叶面积发展到10.2万亩,其中高效生态茶园3.14万亩,相继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称号。现有省级茶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19家,从业人员超过7.5万人,年产值达6.58亿元。特色农业“三品一标”认证标准化建设方面,共有2家企业6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家企业9个产品拥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漳平水仙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漳平水仙茶和漳平青仁乌豆先后经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列入“2013年度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
责任编辑: 夏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