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大师打造“画中山西”
熙攘的人群、巍峨的城墙、蜿蜒的驼队……画中的这些元素不仅看得到,还摸得着,让人叹为观止。11月13日,记者在杏花岭区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看到了漆画大师郭喜梅创作的以山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一幅巨大漆画。
当天,当记者到达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漆画工作室时,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传统漆艺传承人郭喜梅,正在精细打磨一个巨大的漆画作品。记者注意到,这幅作品约有40多平方米,因面积太大,郭喜梅选择分块完成。
郭喜梅从小就喜欢画画,其祖父做过漆器,祖母擅长剪纸,父亲是木匠能手。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郭喜梅很早就对漆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家人的指导下学习掌握了这门技艺,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来,郭喜梅拜师全面学习漆器技艺,同时还学习画艺。由于有绘画功底,她在漆器制作中善于把描金彩绘工艺运用其中。
“我计划用漆画打造一个‘画中山西’。”郭喜梅说。在最开始的初稿中,她打算围绕太行山、长城、黄河,将全省11个地市的地标式景观简单呈现。但随着创作的深入,她觉得这样相对简单的处理方式不能体现山西文化的厚重感。
人们只要提起山西,首先会想到晋商,接着蜿蜒的驼队、巍峨的城墙、熙攘的人群便逐一呈现在脑海中。考虑到这一点,郭喜梅决定更改设计,更好地突出晋商文化。
由于这幅漆画的面积较大,约为44平方米,郭喜梅便将其分成18块,分别完成。“18块要完全没有色差,完美地融为一体,并不简单,需要人画一半,天画一半。”郭喜梅说。据介绍,制作漆画有“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要素,外界的温度、湿度对漆画都有影响。郭喜梅创作这幅作品,已持续了近一年,经历了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这无疑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幅漆画不但能看,还能“摸”,把手指放在画上轻轻拂过,能明显感觉到不同的凹凸感,甚至还能摸出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每个部分的景观、内容不同,工序也不一样。”郭喜梅说。克服了“天时”“地气”带来的困难后,剩下的就是通过她的双手,逐一完成每个细节了。
忙碌了近一年,这幅庞大的漆画作品现在已完成了八成左右。“我再加把劲,争取早点完成它,让更多人感受漆画的魅力。”郭喜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