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卖灌饼的小夫妻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店里卖鸡蛋灌饼的宋斌、胡现菊夫妻。 记者寇宁摄
从年收入6000元到月收入过万元;从整日提心吊胆和城管“躲猫猫”的街边小摊,到合法合规拥有自己的门店;从两间加起来不到30平方米的小平房,到有了单独的工作间……9年来,虽然只是卖鸡蛋灌饼,宋斌和胡现菊这对夫妻从零起步、早出晚归,凭着两个人的毅力、坚持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决定创业
9年前计划来太原卖灌饼
1999年,十几岁的宋斌到广州一家电子产品加工厂打工,每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希望能给家里减轻些负担。“没什么文化,又没有什么技术,这已经很好了,每个月除了正常开支,还能攒下一点儿寄给父母。”宋斌说,当时觉得很是知足。
2002年,宋斌认识了和自己在一个工厂打工的河南老乡胡现菊,并于2005年9月喜结连理。婚后第二年,大儿子出生。两个人加起来的月收入有3000块钱左右,不多,但也够一家三口日常开支。
“2008年,媳妇怀上老二后,明显觉得日子过得紧巴,一下子压力特别大,两个人挣的钱根本不够花。”生活的压力让宋斌有了新的想法,“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作为男人,有责任让他们娘仨过得更好一些,不能说有多富足吧,最起码应该能吃饱喝足。”当时,眼前的路很明朗,如果继续留在广州打工,凭自己的文化水平找不到能挣更多钱的工作,如果自己干点儿什么,或许还能有一些意外收获。
宋斌从小生活在河南省信阳市庞湾村,村子里一大半的人都以卖鸡蛋灌饼为生。正当宋斌踌躇不定时,老家一个亲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如来太原,跟着我们一起卖灌饼吧。”就这样,2009年春节刚过,把妻儿安顿到老家后,宋斌就和弟弟一起来到太原投靠亲戚。
看到希望
年收入从6000元到8万元
跟着亲戚学了一个月后,宋斌和弟弟就在省人民医院对面、职工医学院门口自立门户了。出摊第一天,不到4点半兄弟俩就起床了,按照计划和了20斤面,他们盘算着,周围有医院又有学校,每天最少能卖三四百块钱,20斤面应该够了。“没想到,刚卖了不到60块钱,就被城管没收了车子。”宋斌苦笑着说,在随后的一年里,他们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年底算账时,总共才挣了6000块钱,兄弟俩一人分了3000块钱,弟弟就转行做工程去了。
这时,二儿子正好也断奶了,把两个孩子安顿给父母后,胡现菊决定和老公重新开始。
“媳妇是个较真儿的人,她觉得咱既然要做,就不能为了挣钱而挣钱,灌饼质量上去了,人自然就多了,生意也就好了。”宋斌说,为了让灌饼做得好吃一些,胡现菊专门又到亲戚那里学习了一个月。“人家生意忙的时候,她也插不上手,趁人家休息时,就在摊子上反复练习。开始时,剂子的大小、饼子的薄厚都把握不住,半年后,我们试着上秤称了称,基本上每个剂子的重量相差都不超过一克。”宋斌说,媳妇钻研饼子时,他则在和面技巧及酱的配比上下功夫,为了让咸度适宜,他反复品尝,最终找到了配料的最佳配比,还用木棒自制了和面的铲子,不至于把手烫伤。
“开始时,一锅只能做5个饼子,后来熟练了,一锅最多能做12个。和别家不同的是,我们的饼子煎了之后还要放进炉子烤一烤,把油控干,做出来的灌饼外酥里嫩,再配上自制的酱,香酥可口,买灌饼的客人明显多了起来。开始时,灌饼里面夹的就只有生菜,在客人们的建议下,我们又陆续上了火腿、里脊、培根、蟹棒等,还配上了各种口味的豆浆。”宋斌说,那一年,他们刨去杂七杂八的开支,挣了8万多元。
逐步圆梦
盖了房买了车,准备再开一家店
从20斤面都卖不出去,到一上午就要卖50斤面,每天的收入从几百块钱到一千多,从2011年开始,靠着这个小小的灌饼摊,宋斌夫妻俩每年的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家里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租房子,两间加起来都不到30平方米,现在我们租的是两室一厅,还单独租了一个70平米的工作间;中间还上了和面机,卖灌饼的车子也更新换代了好几次;前两年买了越野车,老家也盖起了两层楼的小洋房。”数着自己现在的好日子,宋斌乐开了花。
2016年,正当夫妻俩觉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太原市开始全面取缔小摊贩,于是,他们加入市政府的早餐工程,可依旧不是很稳定。宋斌也尝试着转行,开过面馆,可两个月下来,因为生意不景气不得不关门。
“饼摊没法出,面馆又赔钱,索性歇一歇再看看。”宋斌就带着媳妇回了河南老家,歇了5个月。“在这中间,好多留了电话、微信的老顾客问我们,咋不卖灌饼了,建议我们开个店。本来还想着换个城市从头开始,也去大连做了考察,可思来想去,还不如就在太原待着呢,毕竟还有那么多老顾客支持呢。”俩人合计着,就在东岗路盘了一个小店面。
“以前下个雨下个雪就没法干了,还要时时刻刻提防城管来查,现在所有的手续都正规了,想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时间,而且我们还增加了麻辣拌,又雇了两个人,还准备再加上鸡蛋汤、馄饨啥的,种类再全一点儿。”宋斌说,从去年8月份开店到现在,细细算下来,收入和过去街口摆摊时差不多。现在,他准备再开一个店,“等再稳定一些,就把孩子们也接过来,一家人在一起,幸福不就是这样嘛!”宋斌说。
奋斗人语
宋斌:
父母亲都是农民出身,自己又没什么文化,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这么多年,早出晚归,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的生活一点点变化,心里是满足的、踏实的,因为这都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的。